张优宾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北京金星鸭业有限公司屠宰加工车间制坯班班长张优宾,扎根金星鸭业近20年,把平凡的岗位淬炼成了匠心的舞台,在烤鸭制坯领域绽放出耀眼光芒。日前,张优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磨砺中成长
2005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张优宾踏入了金星鸭业的大门。北京烤鸭制坯工艺复杂,独特的腋下开口,对开口大小、位置和手法都有严格要求。师傅手把手地教,可两个手指伸进鸭膛取内脏的动作,还是让张优宾吃尽了苦头。一天下来,他的手指肿得老高,碰都不敢碰,工作时只能强忍着疼痛,直到手指麻木。
“当时真的想放弃了,找师傅说要换工种。”张优宾回忆说。师傅鼓励他:“多练习、多实践,你肯定行。”听着师傅的话,他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此后,他一边自己摸索,一边观察同事操作,不断适应工作节奏。从一晚上开几十只,到一百多只,再到二百多只,一年后,他的速度和熟练度超过了师父。
但张优宾并未满足于此。他发现,传统净膛手法掏出的鸭肝不完整,影响美观和保鲜。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改进。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成功用食指绕过鸭胗掏出完整鸭肝,再掏出鸭胗,开创了净膛手法新技艺。这手“绝活”也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岗位的信念。
创新中奋进
尽管北京烤鸭制作工艺一直保留传统技法,但张优宾深知,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鸭子开生口大小上,他坚持控制在四厘米以下的标准。这样既能保证掏膛干净,又能让鸭翅膀盖住开口,减少烤制时热气外溢,保持肉质鲜美、熟度均匀。在车间布局和设施摆放上,他通过不断调整鸭子摆放位置、设施排放位置和出水口水量,使开坯速度大幅提升,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膛内清洁程度进一步提高。他还提出将净膛后冲洗鸭子的流动水改为循环水冲洗,并设置储水箱,为节水作出了贡献。
鸭子支撑方面,张优宾要求将支撑支到三叉骨上,并把秸秆支撑改为木质支撑,既保证了清洁卫生,又确保了支撑高度一致,使鸭子胸部不塌陷、外形完美,为烫坯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鸭子挂钩位置和手法上,他通过改变入钩角度,增大钩子扭矩,减少了鸭子在链条上的摆动幅度,降低了磕碰发生率。他还提议将一次性S钩改为可重复使用的大鸭钩,每只产品节约成本0.15元,年节约成本近50万元,并成功申请了专利。
此外,张优宾积极参与烫坯设备改进和工艺革新。他不断总结糖色比例、热水温度和作用时间,通过自动化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鸭坯外形美观和上色均匀度。
攻坚中担当
2013年,金星鸭业原养鸭场迁址,新加工车间为全流水生产线加工。作为青年骨干,张优宾被派到同行业工厂学习。他仅用一周就掌握了全线生产环节。面对“无论如何,完成生产任务”的艰巨任务,张优宾日夜坚守在车间,盯设备、教操作、顶岗位、保质量。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大兵”,“有事找大兵”也成了大家的习惯。
2022年,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承德鸭业、销售公司合并到金星分公司。面对产量骤增、产品规格增加、生产工艺调整、人员紧张等难题,张优宾再次挺身而出,带领班组迅速调整。2023年,制坯班完成加工量380万只;2024年,全班组加工量达到384万只,再次刷新投产以来的最高制坯纪录。
如今,张优宾手中的刀仍在鸭坯上舞动。那些磨秃的刀柄、创新的工艺,都在诉说一个道理:真正的传奇,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每只鸭坯都当成作品来雕琢的坚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