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在工作中。

  在北京市燃气集团的燃气管网作业一线,张海军以焊枪为笔、以匠心为墨,32年如一日书写着守护城市“燃气生命线”的动人篇章。作为焊工高级技师、管道维修分公司维修一所维修一班班长,他凭借精湛技艺、创新突破与师者情怀,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气融万物 惠泽万家”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让绚烂的焊花如星光般,点亮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坐标。

   紧握焊枪     在急难险重中彰显担当

  城市燃气管网是燃气供应的“生命线”,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张海军深知责任重大,自投身燃气事业以来,始终坚守在带气切接线作业及燃气管网应急抢修一线。

  初入行时,电焊工作的艰苦超乎想象。工作环境恶劣,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厚厚的焊工专用工服,常常被1000多摄氏度、迸溅如星火般的铁水烫穿,他的手上、胳膊上,满是焊渣烫伤后留下的的痕迹,但张海军未被困难吓倒,暗暗立下“学有所成”的誓言,将焊枪视为最亲密的“伙伴”。施工剩余废料成了他磨炼技术的“宝贝”,不是在焊接作业现场,就是在练习教室,一有空闲就抱着焊条钻进焊培教室苦练内功。

  2020年2月,为落实特殊时期保障任务,北京市重启小汤山医院建设工程。张海军没有丝毫迟疑,主动请缨成为党员突击队技术专家,带领7名党员焊工迎战。在分秒必争的12小时里,他们完成了两条百米燃气管线预制敷设工程任务,30多道钨极氩弧焊焊口经X光射线检测,结果均为最高标准的一级片,从直径159毫米到直径89毫米的焊口全部一次性检测合格。张海军凭借其担当尽责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圆满完成任务,为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勇于创新     于科研探索中创造佳绩

  张海军创新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张海军如园丁般辛勤耕耘、始终不懈努力下,带领创新团队一点点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五小创新项目11个,应用转化为实用型专利10个,并成功晋升为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2018年,张海军获得首届“北京大工匠”称号。2018至2020年,张海军创新工作室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助推项目经费支持,有效助力于课题研发。在研究过程中,他不断改进技艺,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新型下堵接柄、下堵器解冻、液压站星三角启动等实用型装置。此外,作为重点研发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更是填补了在燃气管网结构焊接、开孔管件预制环节中的技术空白。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种用于燃气管道开口的天窗盖固定装置”“一种燃气管道切割料块提取装置”“一种管道开孔下堵器的接柄”3项技术专利,全面推广应用于日常抢险、作业,保障了应急抢险等作业的高效处置,实现专利资源的共建共享。

   传承技艺     为行业发展培育精英

  为紧紧跟上企业蓬勃发展的步伐,精心打造技能后备人才梯队,张海军打破传统思维,用心做好技术传承与技能辐射的工作。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为提高青年焊工专业水平,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成果、培训经验编制燃气焊工培训教程,并推广应用。

  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他积极开展焊工技术及弘扬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训项目40余次,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成功培养出一批青年业务骨干,在助力企业打造能挑重担、能打胜仗的青年焊工队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作室成员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佳腾在2015年中德交流比赛中获第四名;范磊在2017年中德交流比赛中荣获氩弧焊组第一名、四项总成绩第一,张甍荣获氩弧焊组第三名;温雷在2019年中德交流比赛中荣获氩弧焊第四名;邢雷在2022年首届“北燃大工匠”实操比赛中获第二名。

  张海军还积极“走出去”,坚持在共享经验中助力行业进步,2019年当选北京市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作为讲师参加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特色教育培训项目北京大工匠讲堂(焊工)授课活动,2021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大工匠选树并担任颁奖嘉宾,担任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赛项北京代表队教练及评委并获“金牌教练”殊荣。

  在平凡岗位上,张海军以“择一业终一生”的信念,从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他用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践行燃气集团“能拼搏 能奉献”的企业作风,秉持“工匠精神”为培养更多技能精英而努力奋斗,为首都燃气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让耀眼焊花,在他敬业奉献人生舞台上,尽情绽放榜样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