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外景。 ■记者 董一鸣/摄
10月19日的京西山麓,阳光穿透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弧形玻璃幕墙,在“AI PARK”标识上投下流动光影。白色栅栏围合的花坛间,多家人工智能企业点亮园区地图,与远处的定都峰共同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卷。随着启动键按下,园区一期核心区正式运营,标志着门头沟区从“千年煤城”到“京西智谷”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更给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生态筑基 煤城蝶变背后的“政企协同力”
“没想到曾经的煤矿区能孕育出人工智能企业。”站在园区下沉庭院的亲水栈道旁,新入驻企业代表的感慨,道出了这片土地十余年转型过程中的不易。2019年《门头沟分区规划》的获批成为转折点:新城南部片区被定义为“创新发展轴”,人工智能首次纳入主导产业。在此背景下,门头沟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手,将园区打造成为“两区”重点项目,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建设正式启航。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专业的空间运营与产业生态建设主体,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中关村力量”,既是园区的发展方向,更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建投”)作为“科创生态构建者”的核心使命。从空间规划到生态搭建,中关村建投全程主导;16栋建筑错落分布在一期园区研发楼,构建起覆盖“投资—算力—模型—云—场景”的全栈生态;其深度对接战略布局,打通科技成果从“最初一公里”到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转化通道。此次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期的正式投用,正是中关村建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筑巢”的直接成果,也是企业使命落地的生动体现。
开园活动已被纳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智领未来” 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当天,阿里云、商汤、智谱清言、并行科技,中关村科服、中关村资本等 18 家领军AI及服务企业。签约加入“人工智能生态雨林伙伴计划”,聚焦AI芯片、智能终端、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构建产业闭环。“要让产业园变成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中关村建投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种生态协同已初见成效。在园区展示中心内,基于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算力平台支持千亿级参数大模型运行,与阜外医院合作的心血管影像识别算法提升了诊断效率。“潭柘智空”视频生成大模型实现了脚本输入、一键成片的便捷操作。截至目前,园区已链接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
硬核支撑 算力与资本的“双轮驱动”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水和电,而我们要做最普惠的供水厂。”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700P算力是北京首个市场化运营的算力平台,从2023年启动时的100P逐步扩容,其如今已成为华北地区首个获批“国智牌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平台,并被纳入全国算力发展战略体系。
算力的普惠性也在改写企业发展轨迹。从宁波迁入园区的羽人科技CEO丁立算了一笔账:“依托园区算力支持,研发成本从市场价降至1/5,原本需要半年的模型训练,现在仅需两个月就能完成。”这种成本优势源于国产技术的突破——昇腾芯片构建的算力平台适配国产软硬件生态,可为企业节省30%以上的算力成本。
在算力基础上,园区联合门头沟区政府积极搭建“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在模型调优工厂里,工程师正在对智能驾驶算法进行迭代;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算法备案手续;在与央视共建的AGI联合研究中心,“大算力+大模型+大应用”模式正推动数字视听领域的技术突破。
资本赋能让创新更有底气。门头沟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设立的1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资本支持。万数科技曾依托园区担保政策渡过资金瓶颈,至格科技通过资本对接成为头部消费电子品牌供应商。据统计,中关村发展集团目前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14 只基金,累计投资 430 个项目,形成“算力 + 资本”的双重支撑。
政企护航 打造全周期服务的“软环境生态”
“园区完善的硬件配套与精准服务是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开园当天,航科精机相关负责人充分表达了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认可。这种服务能力,源于中关村发展集团“赛营孵投会”孵化资源与区域产业政策的叠加。中关村建投在此基础上打造“六个找”服务矩阵,帮助企业找空间、找政府、找人才、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精准解决企业发展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服务方面,在门头沟区政府的支持下,园区还为入驻企业提供近400套人才公寓,并开辟了北京八中京西校区、人大附小京西校区的绿色入学通道。2024 年 7 月落地的全市首个人工智能人才生态圈,更从 "引育用留" 全链条给予政策倾斜,免费 AI 培训已覆盖百余人次。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开园仪式上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引导资金,以精准政策与资金为核心:对场景建设项目最高支持200万元,对场景创新项目最高支持50万元。同期揭牌的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专精特新企业京西会客厅,更让政策落地有了实体载体,形成“政策对接—技术转化—市场拓展”的服务体系。
细分领域的专项服务更显精准。中关村建投依托集团资源,提供涵盖商标注册、市场拓展等基础需求的200余项集成服务——京电云通就是受益者。在园区协助下,其从智慧城市转型至智慧养老领域,新业务预计占年收入40%。针对七大细分产业,园区还量身定制服务:智能医疗板块对接阜外医院临床资源,智能文旅板块联动区域文旅场景落地。
“园区是政企合作响应国家战略打造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最佳实践基地’。”中关村建投副总经理、中发展智源公司董事长许昊表示,未来将继续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 +”融合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夕阳下,算力中心的指示灯与远山交相辉映。从千年采煤史终结到人工智能时代开启,这片土地的转型,不仅书写了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更勾勒出北京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清晰脉络。未来,中关村建投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助力更多硬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创新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落地生根,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中澎湃的“京西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