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北京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两山”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北京出台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同时,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初步建立起了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这一系列措施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凝聚了绿色发展合力。

  为了算清“生态账”,明确“价值尺”,北京创新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积极拓展应用场景,让生态价值转化为推动首都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例如,北京制定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并率先完成省级层面核算,推动解决生态产品价值难度量的问题。同时,制定发布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核算方案,并连续五年完成GEP-R核算工作,让生态价值真正可量化、可实现。

  此外,发布会还介绍了北京市进一步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路径,让更多的人从生态建设和保护中获益的实践与探索。例如,北京参照国内“三品一标”、国家森林生态产品认证等,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从产品的“出生地”环境,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再到采收加工、上市销售,全链条都划好“硬杠杠”,确保生态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目前,已为中华蜂蜜、密云水库鱼等优质生态产品贴上了“身份标签”,推动了产品收益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