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琴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清晨的实验室里,吴桂琴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分析最新的基因组数据。她身后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育种方案和实验数据。这里是她常年奋战的地方,也是她带领团队实现家禽种业自主创新梦想的摇篮。日前,吴桂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自主创新引领家禽种业
“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畜禽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吴桂琴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她带领团队自主培育了“京”系列蛋鸡品种和“沃德”系列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立自强。
吴桂琴团队创新育种方法,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京白1号”和“京粉6号”5个蛋鸡新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死淘低、产蛋多、耗料少、蛋品好等特性,成活率比进口品种高2-3个百分点,年增效益40多亿元。目前,这些品种已累计推广78亿只,市场占有率达60%,成为国内最适合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蛋鸡品种。
在肉鸡育种领域,吴桂琴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领衔培育出小型白羽肉鸡“沃德168”、小型优质白羽肉鸡“沃德158”和快大型白羽肉鸡“沃德188”,打破了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些品种性能优异稳定,累计推广超12亿只。与同类产品相比,每只鸡可多收入1-2元,增创收益10亿元以上。
2023年6月,“京”系蛋鸡和“沃德”肉鸡种鸡成功出口坦桑尼亚,标志着我国自主培育畜禽品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2024年10月,“京红1号”父母代种鸡再次出口坦桑尼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自主培育蛋鸡品种的国际认可。
智慧育种开启新时代
实验室外,阳光明媚,吴桂琴站在智能育种系统前,仔细查看最新采集的数据。她的团队正在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基因组技术,推动家禽育种进入智慧化新时代。
吴桂琴率先将蛋鸡育种核心群测定选育至100周龄,开创了国产蛋鸡100周龄自主育种的先河。她开发了智能表型测定系统,实现了130个重要经济性状、2083个指标的高通量精准采集,准确性超过99.97%,采集效率提高50%以上。同时,她还发明了家禽智能育种系统,构建了育种核心群、后裔和配合力测定群联合分析平台,年积累功能数据1.2亿条。
在基因组育种技术方面,吴桂琴同样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2017年,她带领团队设计出国内首款蛋鸡固相SNP芯片——“凤芯壹号”,填补了我国蛋鸡自主设计芯片的空白,位点利用率提升40个百分点以上,检测成本下降80%。2021年,她又研发出国产蛋鸡和白羽肉鸡液相SNP芯片,实现了基因组分型技术的完全国产化。
吴桂琴还创新传统与生物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国际独创的红羽粉壳蛋鸡品种“京粉6号”,破解了红羽粉壳蛋鸡世界育种难题。
构建家禽种业新生态
吴桂琴深知,要实现家禽种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高效的创新体制机制。
吴桂琴成立了以她领衔的企业研发机构——家禽研究院,打造了以“品种项目制”为统领的开放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所支撑”的“金三角”科技创新模式。
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吴桂琴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企科联合创新模式,实现了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创新。她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北京市科委等十余项国家和北京市科研项目,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种质基地认证。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吴桂琴应邀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等活动,分享了我国在家禽种业自主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家禽种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打破垄断到引领标准,从实验室到国际市场,吴桂琴用二十年证明:把“卡脖子”的焦虑,变成“自主创新”的执着,那些在鸡舍与实验室间穿梭的日夜,终将孵化出更广阔的天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