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康复室内景。                         ■记者 董一鸣/摄

  在顺义区裕园路空港段,一座谈会崭新的“养老家园”——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正敞开怀抱,成为丰富区域优质养老资源的生力军。由京能集团旗下北京康养运营的市级普惠型医康养融合服务综合示范基地,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精心规划了650张养老床位。它不仅服务于追求品质生活的活力长者,更为失能失智、低保、重残、失独等特殊困难老人做好托底保障,努力践行着“让晚年更有尊严”的承诺。

   打造“推窗见绿”适老家园

  走进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连片的绿色仿佛置身公园,这里东接潮白河森林公园,西邻温榆河公园,北望罗马湖公园,形成“三园环抱”的天然氧吧。整个园区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设有景观花园和健康步道,供老人日常活动使用。

  “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南向的房间占比达到了七成,并配备了落地窗,这样老人推开窗就能看到一片绿色,真正实现‘推窗见绿,移步入园’的诗意栖居梦想。”北京康养颐寿嘉园养老院院长郑焜介绍。

  交通便捷通达亦是亮点。该项目距离地铁15号线顺义站仅1.8公里,公交网络发达;沿京承高速,40分钟便可融入东三环的繁华。

  走进养老服务中心内部,处处流淌着对长者的关爱与尊重。“我们北京康养对整栋建筑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从老人需求出发,整个改造过程持续了8个多月。”郑焜说。整个建筑分为南北两区,共设有237个房间,床位数达到了650张床位,中间由连廊贯通。建筑遵循“无障碍+智能化”的核心理念,全楼铺设防滑地胶、安装助力扶手,细微之处守护安全。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功能完备的医务室,配备诊室、治疗室、康复室等,还设置了多种活动室,丰富老人的生活。

   智慧养老保障周全

  走进居住空间,涵盖了双人间及配套齐全的套房。房间里的原木色系让人感到宁静。房间内设置了智能床头紧急呼叫系统、毫米波无感监测雷达、圆角防撞家具等适老化设施。卫生间采用无障碍设计,配备紧急呼叫按钮、助力扶手、防滑地砖等,以保障老人安全。

  以毫米波雷达为例,这款产品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和AI算法,尤其在夜间,不仅能检测老人的心率、脉搏,还能在九个场景下全天候精确监控老人床区域的活动,例如跌倒、睡眠状况、离床或坠床等,一旦检测到异常,会立刻向护理员发送警报,确保老人安全得到及时关注。同时,可以实时监控老人下床和整个行动轨迹,并在后台以点和线的方式呈现,既可以让护理人员关注到老人的日常行为,譬如在老人摔倒时能收到报警,同时也保护了老人隐私。

  作为北京康养普惠养老的重要举措,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预留了总床位数20%的床位用于政府保障特殊困难老人,收住范围覆盖60岁以上长者,服务类型涵盖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全周期,为困难老人做好托底服务保障。

   “医康养融合”深度实践

  更令人安心的是,整个养老项目中,近千个智能传感器遍布各个角落,如同无形的守护天使,默默守护着长者的安全。

  项目将“医康养深度融合”的理念落在了实处,为长者健康精心编织了一张坚实的保障网。在医疗支持方面,项目内设功能完备的医务室,配备诊室、治疗室、康复室,可用于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康复等治疗。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24小时响应与日常问诊巡诊服务,健康守护时刻在线。更令人安心的是,还与周边医院建立了高效的绿色急救通道,确保长者如遇突发疾病,能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康复服务则凸显专业化特质,整合了外部资深的中西医专家团队。服务始于科学严谨的综合健康评定,进而为长者量身定制个体康复方案。内容不仅包含专业的疾病康复训练、丰富多样的康复活动计划和细致的辅具适配指导,旨在通过身心并调,有效提升长者生活品质与功能恢复水平。在健康管理方面,智能科技得到深入应用。床头Pad便捷实现一键呼叫、活动预约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