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环自动售卖机正为观众现场制作饮品。                            ■记者 刘偶/摄

   咖啡豆在密闭空间内被精益研磨,茶叶与热水在瞬间交融后散发迷人香气,二氧化碳注入杯中泛起欢快的气泡——这不是电影中的场景特效,而是行星环自动售卖机在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为观众现场制作饮品的真实画面。

  9月22日,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激战正酣。北京国家网球中心映月网球馆旁,一个夺目的紫色机器前总是排着细长的队伍。这不是普通的自动售货机,而是北京一轻研究院最新研发的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其现场制作饮品的强大能力与独特的造型,成为这场国际赛事中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我们定位为无人饮品店,而非传统的自动售货机。”一轻研究院市场经理郑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设备集咖啡现磨、茶叶现萃、气泡现制于一体,最快60秒即可制作出一杯新鲜饮品。

   智能现制     一杯饮品的科技蜕变

  与传统自动售货机不同,行星环无人饮品站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现场制作”能力。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当观众通过触摸屏或小程序选择一杯茉莉花茶后,设备内部的萃茶机便开始工作,通过高温高压技术快速萃取茶叶精华,整个过程清晰可见。

  “市场上多数设备仍以售卖预包装饮料或简单冲泡服务为主,而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实现了真正的现场制作。”郑蜜介绍,设备内部集成了磨豆机、萃茶机、气泡生成系统等多重模块,能够提供4大类17款饮品,用户还可按照自己的不同口味偏好自助选择。

  咖啡爱好者可以选择拼配或单一产地的两种咖啡豆,茶叶则甄选了受北京消费者情有独钟的茉莉花茶。最令人惊喜的是,得益于独有的现充气技术,设备还可制作带有爽口感的泡泡类饮品。“我们自主研发的气泡类产品制作技术已取得专利,用户点单后现场制气,而非使用预制的苏打水。”郑蜜解释道,这种技术能够保证饮品的气泡口感更加新鲜持久。

   场景化定制    智能设备的灵活应变

  行星环无人饮品站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强大的场景适应能力。据郑蜜介绍,设备并非一成不变地提供固定产品,而是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调整饮品组合,以匹配不同用户需求。

  “在中网赛场,我们特别推出了‘泡泡产品’系列,涵盖橘子泡泡、大白梨泡泡和葡萄泡泡三款气泡饮品,以及杨梅米酒和杨梅茉绿两款酒精饮料,这些口味是专门为赛事观众设计的。”她表示,这些口味甚至在北冰洋传统的预包装产品中也未曾出现过。

  这种场景化定制能力源于一轻研究院深厚的食品饮料研发技术积淀。作为北京一轻控股旗下的研发机构,一轻研究院拥有多年食品饮料行业经验,能够快速开发符合特定场景需求的产品配方。

  “在高校场景,我们可能更注重提神醒脑的功能性饮品;在景区,则会侧重提供具有北京特色的产品。”郑蜜强调,设备支持远程更新产品组合,通过月度更新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目前,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已在北京多个场景落地,包括高校聚集的学院路、地标密布的北辰周边、工业风十足的首钢园,以及动物园、恭王府等特色旅游景区。截至采访日,已相继投放40多台设备,预计到年底将累计投放100台左右。

   技术迭代    从1.0到3.0的进化之路

  尽管刚刚大规模投入使用,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已经开启了技术迭代的规划。郑蜜向记者透露,目前投入网球公开赛使用的是1.0版本设备,占地约2平方米,宽度1.9米。而2.0版本设备将于年底前推出,宽度将缩小至1.5米,更节省空间。

  “2.0版本设备还将增加杯型选择功能,支持更大容量的饮品制作,并加入封膜处理。”郑蜜表示,这些改进都是基于初期运营收集的用户反馈。

  更令人期待的是3.0版本的规划。据透露,未来设备将集成外卖功能,实现类似智能取餐柜的体验。用户可以在工位上通过小程序下单,设备制作完成后将饮品放置在特定取餐区,用户只需扫码即可取走。

  技术迭代的背后是强大的自研系统支持。郑蜜强调,不仅设备是自主研发,背后的物联网管理系统也是一轻研究院自主搭建的。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物料情况,当咖啡豆或杯子等即将用完时,会自动向运维人员发送预警信息。“自研系统让我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用户体验。”郑蜜说,这些紫色机器不只是简单的销售设备,更是一轻研究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