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左一)在工作中。
在地铁北京西站,有这样一位值班站长:她日均守护上万人次客流平安出行,十年如一日扎根运营一线;她两度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创造生命奇迹,成为全国地铁急救领域的典范;她带领班组斩获多项市级荣誉,以“未诉先办”服务模式温暖万千乘客。她是“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也是“最美救护员”,她就是用专业与温情在北京地铁书写不凡篇章的凡人英雄——北京地铁运营二分公司北京西站值班站长金晨。
勇挑重担 筑牢安全防线
“日均15万、重点节假日20万以上、高峰超30万”,这组数字反映出地铁北京西站的运营压力。作为连接国铁枢纽的“站中站”,这里既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也是安全管理的“硬骨头”。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金晨从站务员成长为值班站长,始终将“安全零事故”作为工作追求。
金晨业务精湛,作为班组“领头雁”,她深知安全生产重在强基固本。她组建了班组小教员团队,带领班组员工接受全方位培训,将站台门应急处置、大客流疏导等技能拆解为“微课程”,持续提升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与西站地区管委会积极沟通,形成一套成熟的客运组织应对方案和演练方案,多年来,班组保持安全零事故,班组员工在她的带动及培养下,曾获得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北京地铁公司安全生产示范班组等多项荣誉。在她的影响下,班组中有十余名员工进入综控重点岗位,4名员工晋升为值班站长。
生命至上 书写急救传奇
2021年5月,站厅广播突然响起急促呼叫:“乘客晕倒,无意识!”金晨准确判断乘客所在位置,一分钟内携带AED急救设备到达现场,她迅速确认乘客病情、疏散围观人员、安排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一套救助流程操作准确规范,成功挽救乘客生命,当监护仪显示心跳恢复时,她才发觉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这惊心动魄的10分17秒,创造了北京地铁AED急救成功的首个案例。
“急救技能不是个人绝活,而是班组标配。”首例成功后,金晨将站区组织的急救培训课程录制成视频,安排班组小教员们分批次对全员进行观摩培训,让大家反复观看,认真牢记每步操作,确保每位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
2022年,当第二位乘客突发心搏骤停时,班组仅用4分50秒便完成施救,创下“双救奇迹”。金晨两次使用急救设施均救助成功的经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所在的站区团队也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选为“最美救护员”。
心系乘客 创新服务模式
“不用乘客开口,服务就要前置。”这是金晨的服务理念。面对日均上百次的问询求助,她带领班组践行“未诉先办”服务模式,梳理乘客高频需求,研究出一套针对盲人乘客、携带大件行李乘客的服务方法。
这位“较真”的值班站长为了提升特殊乘客的出行体验,曾使用轮椅亲身体验出行。当发现9号线站台与车厢存在3厘米落差时,她带领班组反复试验,最终研究出“渡板三步定位法”,即工作人员单脚踩实渡板一端,双手扶稳轮椅的同时观察轮轴角度,确保上下车如履平地。目前,“渡板三步定位法”已在北京西站站区推广使用,同时也收获了行动不便乘客的满意反馈。金晨还多次参与“请进来 走出去”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地铁安全知识与企业文化,提高公众对地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了良好的地铁形象。
“服务温度终将化作口碑”。近年来,金晨所在班组收到热线表扬55件、感谢信2封,有乘客在信中深情写道:“金晨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地铁人的赤诚之心。”金晨曾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一首打油诗“指尖点闸机,弯腰扶跌倒;深夜勤巡视,朝阳再启程”,已然成为北京地铁服务文化的生动注脚。
十年磨一剑,初心未曾改。从安全守护者到生命急救员,金晨以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在地铁北京西站,书写下新时代地铁人的责任与担当。当清晨第一班列车驶入站台,这位值班站长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巡视。她的身影,是千万乘客安心出行的坚实保障;她的故事,正在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崭新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