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来水集团王毅(左)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日前,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供水设施遭到严重损坏,居民用水陷入困难。市自来水集团迅速作出响应,派出两支应急支援队伍赶赴受灾一线,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作业,全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尽管风雨渐渐停歇,可他们忙碌的脚步依旧未停歇。
扎根一线 变身现场“活地图”
在抢险任务中,市自来水集团怀柔分公司的汤博表现格外突出。30多岁的汤博,身为怀柔分公司应急支援组负责人,已参与过多次重大灾害应急支援任务,其中就有北京“7·20”特大暴雨以及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的抢险工作。当得知市自来水集团要抽调人员支援灾区时,汤博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再度投身到抢险一线。
洪水过后,灾区道路损毁严重,信号中断,给抢险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作为属地单位职工,汤博主动承担起引导各组前往现场的重任。因进山后手机无信号,他提前在手机地图上仔细确定好各村位置,而后在离线模式下,凭借坚定的决心与耐心,一点点摸索着前进。一路上,汤博持续在路边找寻路标,以此确定方位,保障队伍不会迷失方向。
面对道路情况不明的难题,汤博积极与区水务部门、镇政府沟通,及时掌握道路修复情况。尽管道路碎石遍布、坑洼不平,车辆行驶异常颠簸,可他始终坚守在岗位,既要时刻盯着手机地图,又要克服身体的不适。回到驻地后,汤博还会用心牢记每条道路的情况。仅短短几天,他就成了现场众人称赞的“活地图”。
除了带领本小组完成支援工作外,汤博还充分发挥属地优势,主动承担发电机、吊车等设备车辆的调配工作,积极同区水务部门、村委会对接,协调各项事务。只要他的手机一有信号,提示音便响个不停,可他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随着供水设备逐步修复,汤博又凭借自身十余年的管线施工经验,顶着雨后高温湿热的天气,协助村内管线施工方排查管线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多个村近百户因管线漏损而家中无水的村民的问题得以解决。“虽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已成为常态,但看到各组顺利抵达现场、安全返回驻地,还有重返家园的村民第一时间用上自来水时,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汤博说道。
技术精湛 洪水中尽显工匠风采
同样奋战在一线的,还有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检修分厂电工班副班长王毅。作为一名扎根一线30余年的老电工、老党员,王毅凭借专业的技术与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支援队伍中的中流砥柱。“进山一次不容易,能多干一点是一点。”这是他在支援过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百姓的深厚情感。
王毅带领的支援小组是最早抵达灾区的队伍之一。当时,汽车在泥泞的山道上艰难前行,路边既有洪水冲落的残枝断叶,也有半边坍塌的房屋。面对未知的道路风险,身为带队组长的王毅,总是毫不犹豫地一次次推开车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泥里探路,为组员标记出安全路线。碰到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他率先扛起四五十斤重的检修工具包徒步向前。他说:“受灾情况不明,工具少带一样都可能误事。”
抵达井室后,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淤泥堆积,配电柜歪斜倒地,电线零件散落得到处都是。可王毅没有丝毫退缩,他迅速根据现场情况拟定维修方案。因配电柜长时间被泥水浸泡,零部件缝隙里塞满了泥沙,维修难度颇高。王毅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带领组员把设备逐一拆解,开展细致的清洁、检测与维修工作,之后再重新组装。在缺乏清洁水源的情况下,大家毫不犹豫地取出自备的饮用水冲洗零件,接着用吹风机吹干。为提高效率,王毅还提议用随身携带的酒精湿巾来擦拭。他说:“抢修工作一秒都耽误不得,在这般艰苦条件下,身边任何资源都得设法利用起来。酒精挥发快,也能节省些时间。”
支援初期的那几日,王毅和组员们常常忙碌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到指挥部休息。“只要能让老百姓早点用上水,这些都不算什么。”王毅这番话,道出了所有支援队员的心声。
目前,市自来水集团的两支应急支援队伍依旧在受灾一线紧张忙碌着。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