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北京市印发实施《北京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重点领域甲烷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甲烷资源化利用取得显著进展,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全市甲烷排放总量保持下降趋势。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控制甲烷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缓全球变暖的关键举措之一。《行动方案》提出,聚焦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推进减排工作。

  在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基础上,持续保持生活垃圾全面无害化处理,且不断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到2030年,固体废弃物领域甲烷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甲烷排放量显著下降。

  在污水处理领域,减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甲烷排放,持续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能力,到2030年,污水处理领域甲烷排放保持总体稳定。在能源领域,开展油气存储与输配系统甲烷泄漏检测及修复,加强先进技术设备研发应用,降低甲烷逸散排放量。在农业领域,科学调整种养模式。加强饲料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统计核算和监测方面,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报告制度。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展甲烷减排路径与潜力研究,建设一批甲烷减排示范工程。在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方面,落实国家重点领域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技术指南要求,优化协同治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