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办副主任黄晓猛刚刚荣获2024年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这位从普通科研人员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用12年时间带领团队在铝合金中低温焊料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2013年,机械专业毕业的黄晓猛加入有色所,如今已成长为团队带头人。他主持研发的多项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领域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这枚沉甸甸的劳动奖章,见证了一位新时代科研工作者扎根一线、创新报国的奋斗历程。

  “师父说这个体系焊料产品在国内空白、国外封锁技术,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它搞出来。”回忆起2013年初次接触铝合金中低温焊料时的场景,黄晓猛记忆犹新。面对国家重点领域需求,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接四个重点配套项目,经过持续攻关及千余次论证、试验,自主研发工艺方法制备箔状钎料。

  十年磨一剑。团队突破了钎料设计、脆性钎料成形、耐蚀性提升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铝合金中低温钎料新产品4款,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线。这些成果成功应用于多种高端装备关键部件等的焊接制造,解决了长期制约型号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使我国铝合金真空钎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始终是我工作的驱动力。”黄晓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突破新型活性钎料极薄宽幅箔带材制备技术瓶颈,实现活性钎料新产品超100千克稳定供货;开发出大尺寸靶材快速一次成型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对该产品和制备技术的封锁;首次在国内实现厚度0.0125毫米、宽度50毫米以下贵金属键合扁带制备,为关键器件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单位全员创新平台支持,黄晓猛创新性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首创“科技赋能营销”新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年均主导15项自主创新项目,连续8年蝉联企业创新领军人物,累计孵化80余项新技术产品,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黄晓猛带领团队精准把握行业需求,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开拓。他创新性地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构建起以技术优势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体系,为企业开拓出战略发展新蓝海。

  作为党员,黄晓猛始终铭记“传帮带”的宗旨。在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支持下,他带领年轻人组成科研突击队,出色攻克了多个产品产业化攻关难题。13年来,他取得26项发明专利、发表18篇学术论文、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及企业标准,同时为单位培养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

  “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三个突破:持续攻关关键装备用特种焊接材料、建设稀贵有色金属焊料数据库、打造‘研发-工艺-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黄晓猛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