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丰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清晨五点,晨曦微露,城市尚在沉睡,首都核心区的胡同深处传来工程车的引擎声。北京燃气第一分公司运行维护所副所长、技师孙文丰利落地跃下车架,肩扛激光检测仪的身影已融入街巷。作为守护首都核心区地下燃气管网的“安全哨兵”,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燃气工匠,用八年时间维护着核心区6000余公里管线,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零事故”的安全丰碑。日前,孙文丰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军魂铸就安全防线

  十三载军旅光阴,磨砺了孙文丰坚韧果敢、勇于担当、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来到北京燃气集团第一分公司后以后,孙文丰负责首都核心区燃气管网安全生产运行工作。他将在军队中历练的优良传统作风继续发挥到实际工作中。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岗位,除去憧憬与好奇,孙文丰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忐忑与准备不足的忧虑。这位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的军人,面对地下纵横交错的燃气管网,拿出了势不可挡的劲头。

  “燃气管网就是城市‘生命线’,尤其是我所在的首都核心区,容不得半点差池。”初入行的孙文丰白天跟着老师傅钻闸井、查管线,晚上挑灯研读专业知识。为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孙文丰将每一次挖掘隐患修复问题进行整理记录,反复研究总结共性问题,创新建立了开挖后破损点档案,为管道破损修复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对施工挖掘、漏气修复、管道防腐、施工回填问题,孙文丰认真准备施工抢修方案,细化施工抢修过程,把控施工抢修收尾工作,建立了“三到位”工作准则,即施工前安全培训到位、施工时责任落实到位、施工后隐患排查到位,将日常工序标准化,对施工抢修进行全过程把控。同时与其他兄弟单位联手,及时掌握辖区内管道施工破坏具体情况,并形成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有效降低了施工挖掘对埋地燃气管线的破坏风险。

   匠心守护万家炊烟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孙文丰总是早早地开启守护燃气安全的征程,成为“抢险线上平台”的首位签到者。翻开他的工作日志,红星标记格外醒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非合作论坛、党的二十大……他入职以来经历大小保障任务20余次,工程车与他一起见证了无数风风雨雨,应急值班的日日夜夜,他始终坚守一线。

  2024年,孙文丰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艰巨的检测任务中。为了全面覆盖所属区域近6000公里的燃气管线,他制定了细化到每一米的检测计划。夏日,管道被烈日炙烤,温度较高,汗水已将他的工作服浸湿,也从不影响他检测的脚步;寒冬,呵气成霜,他的双手被冻得僵硬,却依旧紧握检测仪器,稳步前行。凭借这份坚韧与执着,他成功排查出78余处漏气隐患。

  遇到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孙文丰更是当仁不让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出色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他曾带领班组先后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燃气服务保障任务。在面对任务重、规格高、难点多、责任重大的保障工作,孙文丰秉承“严、细、实、精”理念,确保各项环节“万无一失”。

   创新传承工匠薪火

  在北京燃气第一分公司运行维护所,孙文丰正指导青年职工操作新型阀门启闭装置。这项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源自他处理直埋闸井的实战经验。如今,这项发明已在燃气系统推广,极大提升了相关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

  作为北京燃气首批“大工匠”,孙文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工作领域理论和实践“双突破”。他独创的“十字打孔检测法”结合当天天气状况、地上物干扰等多重因素,综合判断管线是否泄漏,查验管线漏点又快又好一手准,大大提高了排查埋地燃气管线漏气隐患效率。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燃气安全问题,孙文丰带领技术骨干创新打造“移动式多功能控压箱”,将以往需要在闸井内留专人控压的情况转移到地面,在降低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同时,加强了控压精准度,降低操作难度,提升作业效率,大幅度减少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

  暮色中的街道华灯初上,孙文丰仍在逐段核查新敷设的燃气管线。检测仪屏幕的绿光映着他专注的面庞,安全帽上的反光条在夜色中划出流动的光轨。“每排除一处隐患,就为万家灯火添一分温暖。”孙文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