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民乐、曲艺、木偶、杂技、儿童剧……近日,汇集9台17场演出、覆盖超3万观众的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落幕。在“新生代、新京彩”的主题下,北京演艺集团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集结旗下院团近百位演艺人才,将他们推向舞台接受实战。10月18日,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人才论坛在南锣剧场举行。本次论坛围绕“追光”主题,聚焦“人才培养”与“艺术传承”话题进行了畅谈分享。

        据了解,本届人才演出季紧扣“出人、出戏、出精品”这一核心目标,北京演艺集团与中国戏曲学院首次深度联动,以“戏剧工作坊”的形式,聚合北京演艺集团旗下“评、梆、曲”三家文艺院团,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合作开展“校企联合专项剧目创作暨人才培养项目”。其孵化推出了评剧《渔樵歌》、河北梆子《西川图》与北京曲剧《“无才”拾金》三台原创戏曲舞台作品,并已成功首演。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说:“在这次合作中,我看到了北京演艺集团对人才培养的用心和决心。此次将年轻学生的作品推上舞台并为此付出人力、物力,特别是在每一个作品中,都有梅花奖艺术家的加盟指导,在‘老带新的’过程中,为演出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评剧《渔樵歌》的剧本出自2021级本科生陈炫宇之手。“第一次走进排练厅的时候,我好像看见自己的文字在演员身上流动起来。”陈炫宇永远记得那一刻的惊喜与感动,也坚定了其未来继续钻研戏曲的信念。

        “以木偶技艺为例,许多青年演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从校园到院团,年轻人应该尽快完成心态、思维等方面的转变。”中国木偶剧院演员队副队长、青年队队长杨蕊说。在赓续传统文化的路上,年轻人要从前辈艺术家身上汲取“追求极致”的精神。

        好演员的光彩离不开好戏的托举与成就。在内容生产方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副主任、青年导演王泽认为,为年轻人提供温暖宽容的“摇篮”非常重要。“北京儿艺的主创人员相对紧缺。我们只有三位导演,今年要排演七部原创作品。因此,我们正在培养更年轻的导演。我希望给予他们试错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够进步、成长。”王泽说道。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以演出季的形式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正是北京演艺集团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实践与重要举措。北京演艺集团将会继续探索引才、育才新模式,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更多优秀演艺人才携手优质文艺精品,真正走进群众生活中去。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表示,未来,北京演艺集团将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目标,深耕细作,持续向精品发力,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输出更多的新鲜血液,让更多观众能够充分享受“演艺之都”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