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棚内噪音进行检测。                                         ■企业/供图

   在城市的地下脉络中,一场关乎于千家万户安全的“焕新”工程正在悄然推进。面对老旧燃气管网改造重任,北京燃气集团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出“可移动降噪施工棚”与“防外破智能警示桩系统”两大利器,在提升工程效率的同时,更彰显出城市治理中日益增长的人文关怀与智慧温度。

   给噪音扬尘加上“隔离罩”

  老旧小区、繁华商圈、学校周边……这些人口密集区域的管网改造,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公众生活的干扰。机器的轰鸣、飞扬的尘土,曾是施工场地的常态。如今,在北京燃气的工地上,一项“秘密武器”正悄然改变这一状况——可移动降噪施工棚。

  这个看似普通的工棚,实则暗藏玄机。它采用轻型可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模块化钢结构,能随着地下管网开挖进度“随工移动”,精准覆盖高噪声作业区,如同一个“会行走的静音罩”。经专业仪器实测,棚体集成的高效降噪吸音板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20至30分贝,显著改善了周边声环境。同时,棚体还具备遮挡施工强光、防雨等功能,棚内配备照明与排风系统,棚外设警戒区、反光警示灯,既保障了施工安全,也方便了邻近居民通行。

  目前,该技术已在东翠路中压线改造、花园路街道北航中低压线改造等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覆盖60余栋居民楼、3000余户居民,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

   为地下管线装上“智慧眼”

  第三方施工破坏是影响燃气管网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北京燃气集团引入了基于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防外破智能警示桩系统,为地下管线配备“全天候哨兵”。

  据介绍,该系统通过地上地下协同配合,构建起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控网络。当管线面临挖掘破坏风险时,系统会立即启动声光报警,有效警示和阻止破坏行为。北京燃气集团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确保智能防护与管网本体建设无缝融合。

   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动脉工程

  2025年,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承担着120余项、总长约140公里的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重任。面对艰巨任务,公司实施“重要事项日跟踪”“分级周调度”机制,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积极回应居民诉求。

  截至目前,已有80余个小区内项目和30余项市政道路项目开工,累计完成老旧管线改造超110公里。在这个过程中,“静音棚+智能桩”的组合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可移动降噪施工棚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警示桩系统筑牢管网安全防线。

  从可移动降噪施工棚到防外破智能警示桩系统,北京燃气集团正以更加智能、环保、人性化的方式推进,为首都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据悉,北京燃气集团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通过新装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严守工程质量和安全底线,加速推进老旧管线更新改造。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手段的融入,让首都的燃气安全防线将愈发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