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排水集团牵头组织编制的《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污泥产品矿山土壤重构利用技术规范》《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规范》三项北京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排水集团结合多年来在排水管网运维、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沉淀,联合行业内多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和多轮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三项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技术规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专业智慧。
筑牢城市防汛“末梢防线”
由北京排水集团牵头组织编制的《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DB11/T 1493—2025),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雨水口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排水的重要使命。《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DB11/T 1493-2017)原标准自2018年4月1日实施至今,对雨水口排水设施的新建、改建、养护和修补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城镇道路雨水口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为进一步规范城镇道路雨水口建设,更好地支撑城镇道路雨水及时排出及防汛保障,排水集团牵头对标准进行修订。修订版标准围绕统一雨水口形式、规范雨水井箅尺寸、优化雨水口选型、规范雨水口施工建设等重点问题,对城镇道路雨水口的分类与尺寸、设计、施工、验收和安全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
标准实施后,将推动北京市形成安全、规范、高效、美观、智慧“五位一体”的雨水口排水设施,对保障城市雨季交通顺畅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填补行业技术规范空白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污泥产品本地利用占比需达到20%以上。当前,北京市内矿山土壤重构利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利用污泥产品开展矿山土壤重构得到了示范应用,但相关技术规范仍为空白。为进一步推广污泥产品在矿山土壤重构中的资源化利用,排水集团牵头编制了《污泥产品矿山土壤重构利用技术规范》。
该标准针对矿山土壤的特殊性,明确了污泥产品在矿山土壤重构利用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风险控制等关键内容,对污泥产品质量指标、利用要求、利用量和作业要求、环境跟踪监测与评价、记录与存档等环节,均作出了细致且明确的规定。
由北京排水集团牵头编制的《污泥产品矿山土壤重构利用技术规范》(DB11/T 2485—2025),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出台为开展矿山土壤重构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指引,为保障污泥产品矿山土壤重构利用安全、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焕新赋能能源结构转型
污水源热泵技术是我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排水与污水处理领域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规范》(DB11/T 1237-2015)原标准自2016年1月实施以来,为我市新建、改建及扩建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其间,高效换热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提升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水平,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排水集团牵头对原标准进行全面修订。
新标准从工程规划与勘察、污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监测与控制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增加了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污水资源利用规划的协调统一、多能耦合系统应用、污水源热泵安全性、建筑物内系统设计等相关内容。
排水集团牵头修订的《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规范》(DB11/T 1237—2025)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污水源热泵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为美丽北京建设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见证了北京排水集团以“标准”力量引领行业创新、用科技赋能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初心。北京排水集团将持续深耕标准建设,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助力城市排水设施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安全、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水环境积极贡献北排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