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活动现场。                                        ■企业/供图

   10月17日,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于国际非遗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次非遗周以“非遗携手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传承人齐聚一堂,近万件展品联袂登场。同时举办了包括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非遗市集四大板块活动,活动覆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部分区域。

  走进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文化盛宴正在上演,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齐聚“非遗匠心·焕新生活”展览。在“生生不息”精品展区,一件全长2.6米的琉璃《九龙壁》壁挂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九块七彩琉璃构成的高浮雕龙身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与之相映成趣的《中国传统建筑翼角琉璃瑞兽》按太和殿走兽1:2比例精制,完美再现了中国古建筑屋顶文化的精髓。

  本届非遗周推动非遗成为“生活中的风景”,让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构建起可触摸、可品尝、可沉浸的非遗生活场景。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非遗花园市集中,北京展区以“燕京八绝”为引领,串联起“烟火人间”“舌尖味道”“文人雅韵”“民间趣艺”四大生活场景。从内联升的布鞋到吉兔坊的彩塑,从吴裕泰的茶香到六必居的酱韵,非遗成为“好吃、好用、好玩”的生活之物。

  在非遗周举办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推出10条“运河新声 非遗共生”大运河非遗主题游线路。这些线路将带领市民游客沿运河脉络,体验非遗魅力,感受千年漕运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交融共生。此次发布的10条线路覆盖通州、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顺义、昌平,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串联起众多非遗传承基地、老字号工坊和博物馆。

  10月17日,“非遗对话·共创生活”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国、意大利、匈牙利、格鲁吉亚等国的专家、传承人与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在全球语境下的传播策略与可持续生态构建。与会嘉宾指出,非遗传播需超越简单的语言翻译,进行深入文化语境的转译,通过双向调研推动内容共创,方能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同时实现有效对话,最终让非遗真正转化为“活在当下的文化生产力”。

  本届非遗周通过“非遗发展共创营”等创新实践,推动非遗从“展柜中的珍藏”走向“生活中的风景”,从“被保护”走向“被需要”,让古老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