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公交车。                  ■记者 夏晖/摄  驾驶员赵雪松在5路公交车上。  ■记者 夏晖/摄

  1935年8月22日,连接东华门与香山的北京首条公共汽车线路——5路公交正式开通。从那时起,它便与古都北京紧紧相连,见证并参与着这座城市的巨变。2025年,作为北京公共交通的“第一路”,5路迎来开通90周年纪念。它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公交线路,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张城市的名片。

   一条路的时代记忆

  90年前,北平市政府购置30辆T110型小道奇客车,组建了北平公共汽车管理处,拉开了北京公交事业的序幕。那年夏天,全长24.8公里的5路正式运营,从东华门一路开往香山、颐和园,成为市民告别骡马车的“现代体验”。公交集团资深讲解员雷超在北京公交馆里说:“当时,北平市民一下子看到这么个大铁家伙,新鲜得很,这已经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1958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警卫员在天桥看完演出后,低调登上5路公交。买票、与乘客交流,问大家:“同志们,你们辛不辛苦啊?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一时之间,车厢内气氛热烈,大家既亲切又激动。这段往事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也让5路承载了特殊的情感记忆。

  如今的5路,始发于菜户营,终到祁家豁子,全长约30公里,是北京最长的公交线路之一。部分行程与北京中轴线重合,因此又被称为“龙脊公交”,串联起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等地标,成为“乘车即旅行”的文化体验之选。

   一条线的坚守与进步

  90年来,北京城市交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5路公交车的迭代更新,也浓缩了这一历程。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安全服务部副经理张建苹介绍:“2023年,我们在5路的44部车上推出了车厢文化,串联起北京的中轴线。2024年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游客纷纷打卡5路。我们还升级了扫码视听功能,车辆经过鼓楼、景山、正阳门等地标时,报站器会自动播报景点介绍,真正做到了‘乘5路、游中轴’。”

  已经退休的5路公交售票员孙宝云回忆道:“那时候乘客很多,我得从前往后挨个卖票,同时还要报站。”如今的5路公交,已经成为了宽敞干净的新能源车。乘客只需刷卡或扫码,便能轻松上车,电子报站系统与车内显示屏让乘坐体验愈发智能便捷。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19车队党支部书记李勇介绍:“这条线路行车环境复杂,我们要求司机在路口主动减速。在景山和北海之间的西板桥站,节假日乘客很多,我们还设临时刷卡机和服务岗,维护运营秩序。”

   一代代的守护与传承

  如果说5路是一部流动的史书,那么每一位公交人,便是这部书中最精彩的篇章。驾驶员赵雪松,自1990年起就在5路上执勤,至今已有35年。他回忆起第一次握方向盘:“当时驾驶的是‘黄河’牌通道车,一到夏天,衬衫都能拧出汗来。路不平,车一颠簸,我就喊‘抓好扶手喽’,成了我的口头禅。”

  在赵雪松眼里,公交司机不仅是开车人,更是暖心人。“有一次下大雪,一个大姐抱着孩子上车,孩子冻哭了。我赶紧把手套给孩子戴上。她说:‘公交师傅比亲人还贴心。’这句话我记了35年。”赵雪松和妻子也是在这条线上结缘——妻子是手语翻译,经常提醒他要学些手语,更好地服务聋哑学生。“公交车不仅载客,更连着千家万户的心。”赵雪松说。

   一群人的记忆与情怀

  如果说公交人是线路的守护者,那么乘客就是线路的记录者。在南城长大的李云飞说:“从小学到初中,5路一直是我出行的首选。以前烧油的车噪音大、震动强,现在的电车安静舒适多了。申遗成功后,我才发现5路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文化的体现。”

  菜户营的老街坊们也深有感触:“车越来越宽敞干净,上车刷卡、扫码十分方便。乘客里大多是老北京人,大家边坐车边聊往事,特有意思。”游客的感受同样鲜活。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说:“5路车途经中轴线,窗外的景山、鼓楼都很美,车里也干净舒适。”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则表示:“我是特意来乘坐5路公交的,想感受中轴线的魅力,看看天安门、鼓楼、什刹海这些地方。”

  有着750年历史的中轴线,与运营了90年的5路公交,一条是古都的脊梁,一条是现代的纽带。90年间,5路车不仅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乘客,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未来,随着北京交通的进一步智慧化与绿色化,5路公交也将继续承载城市记忆与发展梦想,在古都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北京5路公交,这位“公交老兵”,将在新时代的发展轨迹中,继续驶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