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北京局2025年暑期运输圆满结束。                               ■企业/供图

   自7月1日至8月31日,国铁北京局累计发送旅客7946.9万人次。天津站、天津西站、雄安站、石家庄站、承德南站等15站以及京张高铁、京哈高铁、京雄城际、京津城际等9条高铁线路发送旅客人数均创暑期新高,持续释放运输潜力,为期62天的铁路暑期运输圆满收官。

  今年暑运,国铁北京局统筹做好运输组织、旅客服务、安全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积极助力稳经济、扩内需、促消费,为人民群众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暑运期间,国铁北京局推出系列服务新举措,着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北京站在第8候车室新建了“文化驿站”展厅,集中展示具有北京地域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书画作品、老车票珍藏和精美火车模型,为候车环境增添独特文化韵味。北京西站“036”、北京丰台站“12306”班组开展全天候流动服务,加强候车厅巡视,及时解答问询,为旅客提供帮助,针对暑期游学团老年团体旅客较多的情况,车站在普速、高铁候车室开辟绿色通道,为学生和老年团队提供主动沟通、提前联系、重点交接等“一条龙”服务。北京南站常态化开放地下换乘层的4个快速进站厅,开启时间与车站运营时间同步,旅客进站更加高效顺畅,同步优化检票口显示屏内容,拆除检票口广告屏44处,方便旅客快速准确查找信息。北京北站联合大同市宣传、文旅部门在站内开展“坐上高铁去大同”城市形象推广活动,利用快闪表演、非遗展示等方式将高铁站打造成地方文化“会客厅”,让旅客在旅途中邂逅千年古都的风华与底蕴。

  天津站外语服务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暑期外国贵宾和旅客提供翻译和帮助,服务组人员还熟练掌握支持40多国语言的翻译软件,不仅为外国旅客提供基本的问询、购票、引导服务,还主动介绍天津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增进外国友人对天津的了解和喜爱。石家庄站创新引入“AI+服务”模式,在12306服务台配置“馨桥”智能客服终端,通过虚拟形象交互技术,为旅客提供24小时自助咨询服务,并推出覆盖站区周边公交、美食、医疗等信息的“一小时爱心服务圈”数字平台。张家口车务段围绕暑期“避暑游”需求,主动与崇礼各大景区对接,提前确认高铁站接驳巴士停靠点位、时刻等信息,打通旅客抵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唐山站对母婴室等重点旅客候车区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增独立封闭候车区域,更新内部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重点旅客候车环境的舒适度和私密性。北京车务段针对暑期学生流、旅游流较大的情况,完善设置站内便捷换乘标识、手机充电站和“急客”服务通道等服务措施,优化人员配置,在安检口、检票口等关键位置增派引导人员,并及时对定州站、涿州站站台及地道的破损地砖进行维修更换,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国铁北京局各次旅客列车推出多样贴心服务举措。北京客运段在担当的高铁动车组列车上加强对学生和儿童旅客的安全提示,开展暑期安全知识讲座,制作趣味安全提示贴纸赠与小旅客,提高青少年乘车安全意识。为服务重大国际峰会,天津客运段组织乘务人员加强英语口语培训,并在列车终端设备上安装英语、俄语实时翻译软件,打通与外籍旅客沟通的语言壁垒。石家庄客运段围绕“传承燕赵文化,体验多彩旅途”文化列车创建主题,以融合文化、推动文旅发展为出发点,将担当的G891/6次、G87/90次、D89/90次、K473/4次作为文化列车建设示范点,融合北京、天津、成都、广州、南昌、襄阳等地方区域文化和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装饰壁画、窗贴等方式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旅客在途人文体验。

  在高铁动车组餐饮服务方面,中铁旅集团深度聚焦高铁旅客的饮食偏好与健康诉求,丰富餐食品类,涵盖多地风味与营养搭配,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创新推出高铁轻食套餐,以“低脂健康、营养均衡”为核心理念,持续推动高铁餐食服务口碑提升。

  暑运期间,京津冀电煤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国铁北京局密切关注管内各大发电厂电煤库存、日耗和可用天数等指标,开辟电煤运输绿色通道,指派专人深入企业强化卸车组织,暑运期间,管内43家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达27.5天,为百姓清凉度夏提供了坚强保障。

  今年暑运期间华北地区多次遭遇强降雨挑战,国铁北京局闻汛而动、全力以赴,扎实做好防洪防汛各项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出行安全万无一失。针对极端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铁北京局提前完善应急预案,联合气象部门加强雨情监测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降雨过程中,通过采取列车降速运行、调整迂回径路或停运区段列车等主动避险措施,动态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全力规避水害风险。承德车务段与地方政府高效联动,沿线车站开放所有房屋及可利用场所,紧急开辟安置区,调配应急物资,成为暴雨中受灾群众的“临时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