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越野车智能工厂生产场景。 ■企业/供图
从1958年北京历史上第一辆自主研制生产的“井冈山”牌轿车试制成功,打开北京整车生产的新纪元;到自主研制我国第一代轻型军用指挥车BJ212,成为“中国越野车发明者”,奠定“越野世家”根基;再到如今成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赛道的“先行者”,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历经67载,北汽集团始终坚守着“立志为国造好车”的初心。作为北京汽车产业中坚力量,北汽集团在技术创新、深化改革等方面不断突破,聚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实现行业引领。今年上半年,北汽整车销售近82万辆,同比增长6%,营收1402亿元,在京产值1656亿元。其中,北汽自主品牌销量达到46.6万辆,同比增长24%。
“军工品质”筑牢“人民越野”
在北京越野车智能工厂越野车性能展示区,融合了30度陡坡、涉水、丛林单边桥、台阶路等18种常见复杂越野地形,由专业车手展示北京越野车的非凡越野性能。
而在北京越野车智能工厂里,从零件到整车的制造过程也展示了实力“硬核”车如何让“军工品质”从生产线直达用户手中。
据北京越野智能工厂生产运行高级经理崔皓介绍,目前北京越野车工厂总装车间有4条主线,2条分装线,单日产能约400台。主要的生产车型是BJ40的增程及燃油车型、BJ60系列,还有BJ40荣耀版以及BJ80车型,共计4款。主打BJ40的增程车型,电池随线自动装配实现了无人操作,可完成从电池的抓取到安装到底盘上的全过程。还实现了车身和车架同时运转、同时装配的高智能的衔接。
今年作为北汽集团“三年跃升”行动战略目标的开局之年,北京越野在战略、品牌、产品及用户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我们全力推动战略聚焦、企业转型、供应链优化、用户沟通、渠道协作五大领域的焕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昊介绍道,北京越野全面聚焦越野领域,构建三维产品矩阵覆盖所有越野场景,并坚定不移地走增程之路,重塑方盒子经典造型。
同时,北京越野还全面转向用户型企业,坚持用户至上,引领产业链同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未来,并全面拥抱新媒体,打造链接用户的数字桥梁。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都站在市场和消费者角度提炼产品卖点。” 王昊表示,在用户生态方面,北京越野正式发布了“悦野·中国”用户生态品牌,通过构建覆盖出行前、中、后全程的多维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了远超车辆本身工具属性的价值。
“超级工厂”里机器人忙生产
在位于密云的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里,操作者“隐身”,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机器人,它们用机械手臂将一块块零散部件焊接起来,动作如行云流水。冲压、车身、涂胶、喷漆等核心工艺的关键工序均实现了100%自动化,每2分钟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当前工厂年产能可达12万辆。“车身车间总共是有527台机器人,都可以完成在12秒内快速切换车型生产的需求。”解说员介绍道,“冲压车间的主要特点就是100%的自动化率,以及超高精度,可以完全关着灯生产,也就是常说的黑灯工厂”。工厂还配备8台蓝光在线监测机器人,对全车431个关键测点进行360°全面在线监控,严苛把关±0.5毫米的车身尺寸精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完美品质。
“之所以叫超级工厂,是因为这里对汽车制造过程做到了严苛的质量把控,还实现了零重金属排放,以及废气100%处理。”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总经理王辉表示,北汽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构建新质生产力,打造了一座融合尖端工业4.0技术与严格生态标准的“未来工厂”。“以‘高端、智能、生态’为核心,AI质量监测系统确保冲压、焊接、涂胶等关键的工序,实现100%自动化。每一台车都拥有数字档案,从生产到交付全流程可追溯,可监测,确保高品质的稳定输出”。
同时,享界超级工厂结合密云区的工业旅游联动路线,让消费者不仅能看到黑灯工厂如何实现100%自动化,还能现场体验智驾。享界超级工厂2025年上半年旅游人数将近1万人,目前超级工厂正在建设一块深度的智驾模拟场地,实景模拟红绿灯、制动、自动泊车等辅助智驾性能。“这是在厂区规划出来的一条小的路线,正在改造,10月中下旬将启动。在赢得品牌美誉度的同时,我们还收获了很多订单线索、合作机会与工厂粉丝。”王辉笑称,这也是一座流量工厂,为汽车品牌积累宝贵的流量价值。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永生动力”
“我们的研发并非‘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紧扣‘用户痛点’与‘产业卡点’。”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胡汉军说,“北汽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塑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美好出行需求。”
科技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也带来了良好的回馈。今年上半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46.6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极狐品牌上半年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198%;享界品牌上半年销量1.1万辆;北京越野上半年销量4.9万辆,同比增长103%;西部八省销量6.2万辆,同比增长40%。
北汽集团技术与产品管理部部长高健表示,“十四五”期间,北汽正全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领域推进核心技术的发展。电池领域正在快速推进半固态电池量产搭车应用,核心技术指标将大幅提升,冬季里程衰减大幅改善,计划于2026年面市,会应用在15万以下级别的车型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同时,北汽也在与北京卫蓝合作开发固态电池,以全固态电池替代三元锂电池,目标实现“极致安全+超长续航”,拟于2027年实现示范运营。与地平线等北京本土芯片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芯片国产化替代,在研平台芯片国产化率将达到50%。围绕未来新的出行理念,北汽与合作伙伴也在推进全新的滑板平台开发,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灵活的座椅布置方式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该平台也为未来无人驾驶做了多项技术储备。
胡汉军表示,北汽将全力建设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汽车民族品牌,到2027年整车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年销达2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1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过70%,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