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南广袤大地之上,南阳盆地西北边缘,卢医古镇静静蛰伏,宛如一幅晕染千年时光的水墨长卷,古朴厚重。它毗邻“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又因“神医”扁鹊的传奇经历,跃升为中医文化版图中熠熠生辉的重要地标,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浓厚的医学底蕴。

  回溯至公元前4世纪,彼时南阳盆地,沼泽星罗棋布,瘴气弥漫,疫病横行。恐怖的“蚂蟥噬血”之症肆虐,人畜一旦饮水中毒,便呕血不止,痛苦不堪。当地豪绅魏庄主也因满心疑惧而染病在身。就在这绝望之际,扁鹊带着弟子子阳、子豹游历行医至此。面对遭庸医蒙骗、陷入拒诊的病患,扁鹊施展出“断针急救”的神奇绝技,瞬间令众人折服。而在治疗魏氏心疾时,他更是将“心理疗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先以补中益气汤稳固根本,再精心设计“见虫吐虫”的暗示疗法,完美诠释中国古代“形神兼治”的深邃医学智慧,宛如暗夜明灯,照亮病患求生的希望之路。

  然而,天妒英才,扁鹊在秦地不幸遇害。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南阳百姓满怀无尽感恩与缅怀,于他采药行医之处,建一座小庙,名曰“游医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更名为卢医庙。每年清明,盛大的“卢医庙会”如期举行,百草市上,各类草药琳琅满目,散发自然芬芳;古方展中,先辈的智慧结晶一一呈现;更有德高望重的老中医现场施诊,令“行走的医院”这一古老传统在新时代延续光芒。

  距离卢医镇仅40公里处,便是闻名遐迩的医圣祠,这里供奉着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两位伟大医家,虽相隔数百年光阴,却于南阳这片神奇土地上,产生奇妙共鸣。扁鹊开创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如一粒种子,于张仲景医学理论体系中生根发芽,发展为更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在卢医庙会期间,时常能看到医者共同探寻“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医道核心。这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使得南阳成为研究中医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现场,吸引着无数中医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寻根溯源。

  当清晨第一缕晨曦轻柔洒落在卢医庙琉璃瓦上,卢医古镇新一天的药香,亦袅袅升腾。从战国时期令人胆寒的蚂蟥之疾,到现代复杂的公共卫生体系,扁鹊留下的,早已不止是“起死回生”的动人传说,更是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医精诚”精神基因。在这里,每块青砖皆饱浸悬壶济世的庄严誓言,每株草药俱承载生生不息的医脉传承。卢医镇的故事,宛如无言史诗,时刻提醒我们:真正的医道,永远于人民最需要的土地上蓬勃生长、绽放光芒。

  (作者单位:北京自来水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