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在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一车间,有一位备受同事敬重的特级技师,他叫李跃华。作为北京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凭借沉稳内敛的性格、旺盛的求知欲和对专业的执着钻研,成为众人眼中的楷模。24载春秋,他始终扎根公交车辆保修作业一线,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坚毅专注的神情,无不彰显着他对工作的热爱与担当。凭借干一行爱一行的热忱,以及精益求精、勤奋善思的精神,李跃华用双手书写着工匠传奇,完美诠释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的工匠精神。日前,李跃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千锤百炼磨技艺

  “把工作当成事业干,把岗位当成阵地守,用心、尽心维护好每一部公交车辆。”这一工作理念贯穿了李跃华的职业生涯。从初入行业时连故障代码都要反复核对手册的维修初级工,到技术精湛的高级工,再到如今的公交车辆维修特级技师,他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从只能处理一般车辆隐患,到成为公交车辆维修科技创新项目研发的开拓者,每一步都浸透着他的汗水与努力。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艰巨的任务和接踵而至的挑战,李跃华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奋斗图景。

  2007年,李跃华正式加入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成为一名保修工。初入岗位,看着师傅们熟练利落的操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到最好。此后,他精心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车辆管线知识、设备维修技巧学起,反复钻研技术参数,力求吃透每一个细节。遇到棘手难题,他总是主动向业务骨干虚心请教,不弄明白决不罢休。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图纸研究和维修实践上,不断填补知识空白,提升自身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李跃华熟练掌握了维修知识体系。在后续工作中,他凭借勤奋努力与钻研精神,在CAN总线技术、电驱动车技术等前沿专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期间,李跃华和团队成员日夜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公交车辆安全稳定运营。哪怕是休息时间,他也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并认真撰写笔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技术积累让李跃华练就了“手到病除”的高超维修本领,在“北京迎奥运窗口岗位汽车修理工(大车组)”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三名的佳绩。

   精益求精蕴匠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交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燃油车逐步向电动车、混动车迈进,这给公交保修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李跃华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率先投身于电驱动车辆新技术的研究。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操作,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迅速成长为保修生产领域的技术骨干和创新型人才。

  在李跃华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纷纷将创新思维融入日常生产实践。李跃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17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深度参与多项实训教学平台的开发工作,全身心投入到36项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中。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他对每一个项目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他的创新成果斐然,4项发明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还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保修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还切实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在日常工作中,他成功解决了320辆次的技术难题,研发的20余件维修专用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修复了600余件疑难故障总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心怀感恩传帮带

  李跃华深知“一花独放香有限,万朵争妍韵无穷”的道理,明白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因此,他积极主动承担起师带徒的重任,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为加速培养公交车辆保修维护新生力量,李跃华兼任兼职教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他主动参与编写了15项实用性强的培训教材,并独立完成了《新能源车辆维修保养故障排查手册》的撰写。他与多名青年骨干签订师徒协议,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带领他们在车间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作为实训导师,李跃华精心制作了30余份教学课件和微视频,绘制了70余张高压图纸,还总结整理出5万余字的学习文库,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行走的图纸库”。他累计完成了50余期培训,为公交行业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经他辅导的学员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优异成绩。2024年,他参与技能大赛实操命题工作,开发了多个极具针对性的竞赛模块,为大赛的圆满举办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让李跃华收获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的称号,同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并担任北京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然而,荣誉加身的他始终不忘初心,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传承和弘扬着伟大的工匠精神,为公交车辆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为城市客运出行贡献力量,续写着公交保修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