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湾家园工作人员在电梯维护前放置安全警示 ■记者 张军/摄
在北京这座拥有超31.6万台电梯的城市,“高龄”电梯的安全问题正备受关注。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与技术创新,逐步推进“高龄”电梯的更新及智慧监管工作,为居民乘梯安全保驾护航。
政策支持 老旧电梯更新的“加速器”
作为全国最早安装电梯的城市之一,北京众多电梯随时间推移步入“高龄”阶段。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北京市电梯保有量达31.6万台,使用15年以上的居民住宅老旧电梯保有量达4.5万台。在《北京市2025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提出要完成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电梯更新与改造。2024年8月,国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政策,北京市率先将“高龄”电梯更新纳入支持范围。根据政策,使用年限超过15年、故障率高且居民更新意愿强烈的“高龄”电梯,可申请最高15万元/台的补贴。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共有911部“高龄”电梯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涉及126个小区、6.1万余户居民。其中,丰台区洋桥西里小区4号楼成为全市首个受益于该政策的项目,两部“高龄”电梯于2025年春节前完成更新。
此外,北京市还出台了《住宅老旧电梯应急更换程序指引》,明确规定使用超过20年、故障率高且检验不合格的“高龄”电梯,可申请应急支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进行更换。这一政策为“高龄”电梯更新提供了制度保障,缩短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更新效率。
民生改善 电梯加贴数字“身份证”
“高龄”电梯更新不仅关乎安全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北京市借助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创新,逐步化解了“高龄”电梯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难题、审批繁琐等诸多问题,为居民营造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以平谷区为例,2025年,该区将“加装电梯便民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电梯更新与安装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借助技术创新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2024年底,北京市启动“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工程,计划在2025年4月前为全市31.6万台电梯加贴数字“身份证”。居民只需扫描电梯内的二维码,就能获取电梯的基本信息、维保记录、检验信息等,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可快速联系救援人员。
这一举措不仅便于居民进行监督,还提高了维保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维保人员需通过扫码记录工作内容,监管部门可实时查看维保记录,杜绝虚假维保行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已完成8.7万台“高龄”电梯的“一梯一码”安装工作。
未来展望 智能化与精细化监管
随着科技的进步,北京市电梯安全管理正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未来,借助“一梯一码”等智慧监管手段,电梯安全管理将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居民乘梯安全将获得更有力的保障。
“高龄”电梯更新是城市治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北京市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金保障,逐步破解“高龄”电梯更新难题,为居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未来,随着智慧监管的深入推进,北京市电梯安全管理将迈上新台阶,居民的幸福生活也将更有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