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运用新设备有效提升地铁列车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                 ■企业/供图

   为进一步提升地铁列车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北京地铁供电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刚性接触网异常磨损检测与自动处理装置”在北京地铁6号线投入使用,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该装置有效改善了弓网关系,使接触磨耗降低10%,受电弓寿命延长10%。

  地铁6号线采取接触网供电模式。随着列车持续运行,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接触时,接触线表面容易出现一定磨损。当磨损异常时会影响供电系统的平稳性,因此需要对磨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视情况进行打磨处理。自2023年1月起,北京地铁启动了刚性接触网磨损情况检测与自动打磨处理装置的技术攻关项目,最终成功研制出一套可沿接触网汇流排移动,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动打磨的作业装置。

  “除了振动摩擦会造成接触线表面出现磨耗外,温湿度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接触网项目部运检师、二级工匠潘二保介绍。该刚性接触网异常磨损检测与自动处理装置材料为铝合金材质、重量约15.5千克。考虑到地铁接触网维护保养的实际情况,为方便运维人员的测量使用,该装置采用空中作业、地面操控方式执行异常磨损检测与处理任务。装置主体以悬挂形式置于接触网汇流排上,沿汇流排移动并进行接触线异常磨损的实时检测与智能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异常磨损进行及时打磨处理,完成接触线异常的修复任务。装置主体在进行空中作业时,地面人员可以通过手持平板进行状态查看与操控。

  刚性接触网异常磨损检测与自动处理装置的研发,使接触线打磨作业效率、效果得到提升。一是检测精度更高。人工视觉观察受区间光线和施工照明等因素影响较大。该装置应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进行接触线表面轮廓信息的采集,并基于接触线轮廓几何特征的分析算法实现接触线轮廓异常磨损的识别与判断,辨析磨损更精准。二是打磨效果更佳。人工打磨作业需要操作人员利用刮刀在磨耗位置进行处理,稍有不慎,可能会加深磨损。该装置则采用百洁布打磨轮操作,通过动态调整打磨轮与汇流排接触线的接触压力实现“恰到好处”的处理。三是工作效率更高。一座车站上下行约400米的打磨区段,需要夜间3小时、8名作业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应用该装置后,仅需一人在地面监测设备运营状态和作业进度,其他作业人员可投入到其它检修任务中。

  接下来,项目研发小组还将在提升打磨速率、提高打磨效果等方面继续优化刚性接触网异常磨损检测与自动处理装置,进一步提升检修效率,为地铁列车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