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姗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北京进入隆冬,也到了徐姗最忙碌的时刻。深耕供热工作十几年,徐姗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不断攻克供热技术难题,提升民生“温度”。
“做好夏季检修,将上个供热季暴露出的问题彻底解决好,是为今冬稳定供暖打下坚实基础。一定要认真仔细,切不可疏忽大意。”这是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冬病夏治”工作动员会上的发言。每年的这个时候,时任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设备部经理的徐姗都会耐心叮嘱着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在供热领域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徐姗深知,采暖季的平稳运行最是“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给居民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就必须抓好“冬病夏治”这个关键环节。2023年,她带领部门职工先后完成了900余项检修技改项目,连续5年实现项目完成率100%,抢修率累计下降25%。冬季供热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稳定地运行,为无数家庭送去冬日里的暖流。
“想要发展,就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沿、技术的前沿。”按照这一思路,徐姗牵头完成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所辖的72座热力站和1座锅炉房的智慧供热改造工作,涉及供热面积886万平方米,占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总供热面积的33%。其中,“天著春秋智能楼宇机组精准供热”与“京西景园分布式泵按需分配供热”项目,为企业多元化智慧供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位于石景山区的天著春秋二期小区,这个建成于2018年的小区,总户数351户,总供暖面积达到91414.98平方米。在地下车库边角位置,隐藏着37套楼宇智能换热机组。相对于传统集中型热力站,这些基于智能调控的分布式换热装置,在确保稳定、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可提高热力站的自动化和精细化调节程度,避免二网水力失调,同时,能有效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该小区的供热调节也精准到户,通过户内安装的室温控制装置,用户可自主调节室温。
京西景园则采用分布式变频泵系统应对小区供热不均的难题。小区通过加装分布式泵系统,有效解决了管网水力失衡问题,避免了因管网压力不平衡给管网及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且能够实现按需供热和变流量调节,有效解决了末端用户资用压头低和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徐姗看来,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管辖区域存在老旧小区多,供热能耗高,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只有抓住科技创新、智慧供热的契机,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在当前“双碳”政策背景下,结合供热行业进入“储能+多能互补+智慧能源”转型的新阶段,徐姗对供热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为此,她积极投身科研项目建设,与北京热力总工办共同完成了北京热力首个博士工作室的组建。
成立于2020年的博士工作室致力于新能源应用、新技术研发、问题攻关等多个方向,吸收了大量专业能力过硬、供热运行经验丰富、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供热工程、热能工程、自动化控制、软件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团结、乐于奉献的强大队伍。
借助博士工作室,她积极推进太阳能、氢能及空气源等新能源的开发、热泵烟气余热回收、污水源余热利用等技术应用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从氢能到烟气全热回收技术,每一步都是对传统能源的挑战,也是对未来的探索。
博士工作室成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将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梦想变成了现实。她申报的《氢能驱动空气源热泵技术示范与研究》项目,实现了氢能供热系统在国内的首次示范应用。她牵头研究的《基于固体除湿循环的烟气全热回收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投运效果十分理想,使小型燃气锅炉房烟气余热高效深度利用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小空间的可推广、可复制路径。徐姗所在的项目技术创新攻关小组也荣获了2022年度京能集团“全员创新奖优秀技术创新攻坚小组”称号。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科研创新项目从2019年的1项增至目前的8项。她所参与的“一种用于离心水泵出口的高效节能装置”项目获得了2022年实用新型专利。
那涌向千家万户的汩汩暖流,是徐姗多年在供热岗位上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生动诠释。如今,已走上新岗位的徐姗,依旧满怀豪情,凭借着细腻与坚韧的品质、实干与担当的精神,在供热工作的道路上坚定地奔走前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