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低效能、高消耗生产过程,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新”和“质”蜕变,代表生产力能级跃迁。作为市属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城建集团”)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做好表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全力推动生产力的迭代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和内涵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生产力理论,它既是新时代在经济新常态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实践的理论表达,又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性发展的表现,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每一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都会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阶段要求的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新质生产力,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和数智化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形成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现代化的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重要特征。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新”代表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传统生产力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跃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覆盖的产业范围越来越多,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想在新赛道上不掉队,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够引领更高质量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突破技术“卡脖子”环节,补齐产业“短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同时,在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过程中,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也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汇集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二、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城建集团借助自有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优势,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在筑牢主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主动优化产业结构,面向前沿领域谋篇布局,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聚焦新业务。城建集团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城建工程、城建地产、城建设计、城建园林、城建置业、城建资本、城建文旅、城建国际、城建服务等九大业务板块,从前期投资规划至后期服务运营,具有上下游联动完整产业链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近年来,面对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城建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利用新技术持续深耕产业链,加快布局新兴领域,打造了以城建智控为代表的服务国家战略的科创型企业,拓展了装配式建筑、内装工业化、低碳建筑、城市更新等新业务领域。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提出以后,城建集团发挥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优势,积极布局新型储能领域,将储能技术与轨道交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努力开拓并变革轨交储能产业。

        聚焦新技术。城建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企。近年来,城建集团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以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依托,以9个市级研发中心、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创新基地,主动拥抱变革,全力推动集团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城建集团紧紧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研攻关、工艺工法创新,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奖项,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效驱动了传统工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凝练并形成了超大跨度及复杂结构、装配式建造等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先进适用的十大核心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聚焦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目的是激活发展新动能。对于以工程建设为主业的城建集团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在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上持续发力。城建集团依托城建设计、城建智控等自有科技创新平台,紧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机遇,积极促进数字化智能化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数智化的转型升级。例如,在香港机场TRC项目,城建集团依托集团BIM技术优势,不断完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架构,有效提高了生产与运营管理能力。二是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城建集团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新兴市场和未来产业。例如,借助集团在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优势,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的“云交自动化系统”,并落地昆明地铁四号线、株洲智轨等项目,引领轨道交通自动运营、智能运维、智慧管理发展方向。

         三、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既是在第四轮科技革命中占领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先手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新时代增长极的决定因素。城建集团作为市属大型建筑企业,要充分借助集团重大工程应用场景的先天优势,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好创新与守正、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动能,助推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在科技创新上寻求突破。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驱动的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城建集团要充分发挥好自身创新资源优势,持续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创新高地。要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更大力度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度布局产业前沿。要借助好北京科研院所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院校及行业先进企业合作的深度、广度,壮大企业的创新生态圈,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基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要在人才机制上寻求突破。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人。城建集团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学者等国家级及市级高端专家人才43人次。要充分依靠用好高端专家人才,精准发力破解前沿领域关键难题或亟待突破的瓶颈,实现重点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要积极探索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集团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依托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载体,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是在培育新业务新模式上寻求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迭代,推动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延链、未来产业建链。要进一步发挥城建集团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培育新业务新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建设未来产业的孵化器。二是要加大专业化公司的整合力度,结合未来建筑行业趋势培育细分领域,做强专业赛道,努力打造领先的新兴未来产业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城建集团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形成新动能,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