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逐渐替换流水线上的工人,工厂向着智能化转型升级;借助5G网络,工人在屏幕前“驾驶”5000米以外的车辆运输骨料……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公布,金隅集团旗下金隅冀东水泥“应用工业数字孪生模型技术推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设备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案例入选,此为建材行业唯一入选案例。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落实国务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组织本次案例征集和评选,共筛选经典案例50个,其中企业级案例20个,均代表了企业基于自身行业特点,聚焦解决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所形成的最佳解决方案。金隅冀东水泥入选的案例目前已经覆盖82家所属企业,促进了水泥行业从传统设备管理向“数据驱动、工作找人”模式的跨越。
全智能实验室、生料智能配料、无人值守、设备状态监测、能源管理、熟料无人放散、智能盘库、智能抓斗、智能仓储、数字化安全管控、无人巡航等智能化系统……这是金隅冀东水泥磐石公司通过产业升级、数智化建设,生产转型迈向智能化的全方位展现。“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这样的企业焕然一新。”金隅冀东水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传统水泥生产不断向着智能化转型,通过线上管控人、机、料等生产数据,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我们统筹规划了智能化项目22个,投资近5000万元实施智能工厂建设。”金隅冀东水泥磐石公司经理张柏东介绍。除了建立数智化转型系统外,该公司还形成了数字化精益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检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智能物料管控、数智化决策等智能化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从传统水泥生产企业到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实现智能化后,工厂的运营成本降低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决策效率提升了,整体制造及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碳排放也显著降低。”金隅冀东水泥磐石公司数智化技术部副部长房亮说。
金隅冀东水泥在陕西的主要产能位于关中区域。“我们的水泥及骨料产能规模在区域内领先,利润连续名列前茅。”金隅冀东水泥铜川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强劲驱动。
全自动煤粉实验室、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AGV小车加机器人进行水泥样品运送……金隅冀东水泥铜川公司创造了很多行业首创,最为瞩目的就是建成投产的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其占地732亩,总投资近20亿元,这是金隅集团打造的首条万吨线。正因如此,金隅冀东水泥铜川公司荣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作为在铜川公司工作30多年的老职工,曲云军对于企业乃至水泥行业的变化感触最深。“无论从生产还是工作环境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曲云军说道。
距离铜川东北650多公里的阳泉,是金隅冀东水泥另一重点布局的区域。走进企业中控室,只见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条生产线的信息。阳泉冀东水泥公司在智慧矿山建设中,实现了开采运输全流程5G技术的应用,包括矿山数字化建设、纯电宽体矿车无人驾驶、边坡安全检测、在线配料、集中控制等,解决了矿石质量不稳定、柴油车污染物排放、运输车辆事故隐患等问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