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创新工作室实现门控器自主化维修                              ■记者 周宇杰/摄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为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地铁正在朝着“智慧”方向前进。在北京地铁公司近日召开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暨联盟工作推进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秀明强调,地铁公司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智慧地铁”,为新时代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而会上所发布的诸多职工创新成果,更展现出地铁公司建设“智慧地铁”的成效。

        2021年5月,地铁公司成立了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首家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组建4个“跨区域”“跨专业”“跨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项目组,以劳模工匠人才领衔,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一年多来,4个联盟项目组合力破解了一批在车辆检修、供电机电、通信信号和运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发挥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显著成效。以“地铁电动客车送风格栅改造”为例,该创新成果由创新工作室联盟“跨企业”车辆维修项目组共同研发,通过改造实现风道各处气流流量趋向均衡,缓解客室风道出风量不均的现象。此方案对于现有车辆结构变动小、成本小,施工相对容易,提高了乘客的乘车舒适度,提升了乘客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每组车共节约改造费用13万元。

        推进会现场,多项由地铁公司各大创新工作室主导的创新成果汇聚一堂。其中,一台智能机器人格外吸人眼球,它有着可供其灵活移动的四个轮子,顶部则安装两个摄像头。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总工程师闫思玲介绍,这是一台针对于地铁供电系统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不仅支持自主定位及导航,还能自动进行巡检。“它集合了多种功能,比如,可以进行红外测温、气体检测、声音采集等。”闫思玲说,“供电系统如同地铁的‘心脏’,一旦供电系统发生故障,会使线路失去运营能力,所以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变得尤为重要。”供电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对变电站进行24小时无死角巡检,更能对变电站环境做出智能判断,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运行安全水平。

        创新带来技术革新,而通过技术革新则提高了地铁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李悦创新工作室以门控器自主化维修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分析、模拟试验以及桌面推演等办法,判断门控器的故障点,并通过更换模块、调整程序等方式,实现门控器完全自主化维修。李悦创新工作室已完成地铁公司3条线路共计6153台门控器的维保,以及1060台门控器的自主维修工作,总计为公司节省了维修成本约300万元。

        由孟艺兵创新工作室研发的“750V保护装置信号模拟系统”,实现了北京地铁9号线、6号线、15号线等多条线路750V开关柜微机保护装置的全功能测试,大幅提升安全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由杨才胜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计轴设备故障监测系统”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多点位、多模式数据同步采集、集中运算。在计轴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帮助现场人员准确判断分析故障原因,将事故影响化为最小。第一时间恢复运营秩序,保证乘客安全出行。投入使用以来,计轴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效率提升了80%以上。

        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劳模工匠领头创新硕果累累外,地铁公司还大力开展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工作,推动一批青年员工自主创新成果脱颖而出。2021年,创新工作室及联盟项目组有29项成果被命名为公司职工自主创新成果,2项获得市总工会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