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昝岗片区再生水厂启动机电设备安装                            ■记者 董一鸣/摄

        “这根风管的法兰到了,你们拆了箱子看一下里面的情况,没问题就安装。”日前,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市政集团昝岗片区再生水厂项目副经理王现敏指着一人高的大箱子说。12月15日,项目实现了主体结构完工,目前进入了机电设备安装阶段,而王现敏坦言,后续的工作更加复杂,我们将全力确保明年4月底交付业主,实现竣工验收。

        作为雄安新区建设的首个全地下再生水处理厂,昝岗片区再生水厂将29个处理污水的池体单元和设备统一集成到一个箱体内全部置于地下,池体上面加盖25厘米厚的混凝土“盖子”。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在地下一个个密闭的池内悄然完成。不仅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挥发扩散到空气中,而且再生水厂地面以上部分将打造成一座环境优美、自然多样、活力充沛的生态公园,公园绿化率高达66%以上。

        相比地上盖房子,地下修水厂给团队带来的挑战更大。“地上建设可以把不同功能用房的间距拉开。而这里要将所有功能塞进地下,每个功能用房之间都是紧挨着,有些地方最宽处也就60公分,最窄的地方甚至连一个手臂都伸不过去。”王现敏说。

        而比紧凑的布局更为紧张的便是工期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再生水厂作为雄安高铁站的配套保障工程,将处理高铁站每天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达到准地表三类水标准,这一洁净程度甚至超过了北京的槐房再生水厂。”王现敏说。

        为了保证工程按时交付,建设者想了许多办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快提高建设速度。

        如最初设计方案按照传统建设标准在各分区主体结构之间设置后浇带,这种传统工艺效果固然没问题,但将耽误大量的施工时间,每一道后浇带就要花去42天,项目部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微膨胀加强带替换后浇带的方案与设计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分析,最终说服设计单位更改了最初的方案,这种材料相比后浇带可以省下近2个月的工期,同时施工质量没有差异。

        此外,项目部调整施工工序,将原本的墙板分别浇筑的计划变为了一体化浇筑,通过增加对穿螺栓数量和背楞密度的方式,给墙柱“强筋健骨”,实现了一体化浇筑,省去了至少1个月的时间。

        同时,该项目成立了BIM中心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施工精准度,运用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在网络世界构建一座虚拟水厂,通过全景效果图为项目施工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将工程管理的全过程由过去粗放型的传统工作和管理模式转化为更为精细化、高效化、标准化的协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了主体结构部分的“0”返工,也抢回了部分时间。

        “关门日期是定死了,我们要从每一个细节处抢回时间,确保再生水厂按时投入运行,保障雄安高铁站未来的运转,打造高铁站之‘肾’。”王现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