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在服贸会现场发布了《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等标准系列。

  作为本次发布会最引人瞩目的成果,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是全国首创的针对建筑行业设立的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创新性地实现了对建材供应商与施工企业的双向信用评价。该标准首次将绿色低碳绩效与信用机制深度融合,通过对建材生产销售、工程施工建造等全环节进行碳足迹追溯与低碳性能认证,建立可量化、可追溯、可认证的信用评价体系,为行业精准降碳提供了系统化的北京方案。同步启用的“北京市绿色低碳建材供应商管理平台”是该标准落地应用的核心载体之一。平台整合绿色低碳建材认证、供需精准匹配、碳排放全流程追溯等核心功能,为“好房子”建设提供可靠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撑。

  会上宣贯的《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了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安全可用”的核心要求。《规程》的出台,填补了北京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空白,为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指南针”。北京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应用平台支持业务流程在线审批、同步形成合规电子文件、电子签名签章、自动合规校验及一键组卷归档,有效打通建设、施工、监理、质量监督与档案验收多部门数据链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

  此外,《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已成为建设工程数据标准化领域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标准解决了因分类与编码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为人工、材料、设备和机械等核心生产要素建立统一的“数据语言”,有效打破了软件系统之间、项目参与方之间存在的协同壁垒,推动了BIM技术、智能建造、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

  现场还组建了北京市绿色低碳建造创新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政、产、学、研、金、用”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将重点破解“好房子”建设中建材端与施工端联动降碳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建筑领域碳资信评价体系研究及碳资产开发管理工作,加速零碳建筑技术、绿色低碳建材研发成果向实际工程项目的转化应用。

  绿色金融研究合作也在当日正式启动,首次将建筑企业的绿色低碳绩效与金融服务深度挂钩,通过开发专门针对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低碳建材研发、低碳施工技术应用等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绿色低碳领域,有效破解了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行业痛点,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持续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