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上搭设的封闭气膜。 ■企业/供图
与天坛公园南门一河之隔,一座面积近标准足球场大小的“L”形灰色“大面包”悄然矗立。这个“面包”是由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在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7-1号养老院基坑上搭设的封闭气膜。作为探索首都核心区“静音施工”的重点项目,该气膜借助“顶部排风+湿帘降温+隔热网”组合系统应用,成为国内首个运用主动水循环降温技术的异形基坑气膜。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望坛棚改二标段工程项目经理龚友军介绍,由于项目用地呈不规则的“L”形,气膜的搭设也呈现出里凸外进的多变造型。“气膜的安装主要是消除土方作业所产生的噪声、扬尘等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问题,提升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我们通过缜密计算,将气膜内部的高度控制在9米左右,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在膜内正常作业。”龚友军说道。
龚友军打开气动门,走进气膜通道内,待第一道门关闭后,龚友军再次开启第二道门后才进入气膜内部。这种设计源于气膜的内外界压力不同,通过两道门的设计,确保气膜开关时不会造成膜内气压外泄导致膜内失压。气膜摸起来柔软且有韧性,而这张厚度约1毫米的皮肤却内藏玄机。龚友军说:“气膜的结构创新应用了PVDF膜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阻隔外界热量。”
从一张气膜分层图上可以看出,气膜的“表皮”之下,一个由特殊织物基材编制而成的网格层位于中间,其上下分别涂刷了这种PVDF涂料。这种如同三明治的结构构成了1毫米厚的气膜膜腔,通过涂料和织物组成的隔热网,实现了对外界热源的有效阻隔。
而在气膜内部,两个直径约1.5米的圆孔不断向内部输送着清凉的空气,这便是与PVDF膜材搭配的膜内降温系统。这套系统由一台如同瓦楞纸箱结构的钢板组成的气膜风机,搭配湿帘组合而成,将室外空气经过湿帘冷却后送入气膜内。龚友军说:“这套系统的原理和家用空调扇类似,通过水冷工艺将低温的空气吹入气膜内部,实现最大程度的辅助降温功效。”与此同时,气膜顶部设置的通风口以及沿着通风口向外甩出的两条通风管道,将气膜内部的热空气不断向外排出,形成内部最大效率的空气流动和循环,提高气膜内部的作业舒适性。
在龚友军看来,该项目地处首都城市核心区是应用气膜的主要原因,项目距离居民楼最近处仅18米,土方作业时势必产生扬尘和噪声。通过设置气膜,实现了95%以上的抑尘效率,同时便于噪声控制。龚友军说:“东城区委区政府和区住建委对项目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气膜搭建好后我们被列入施工白名单项目,实现24小时施工,综合工期预计可缩短约30%。”
此外,项目使用的灰色遮光膜材以沉稳色调呼应青砖灰瓦的古都风貌,消除了原本白色气膜可能带来的光污染问题,成为首都核心城区探索绿色施工的新实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