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农场在百合园周边精心打造科普空间。                                ■企业/供图

  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与效益提升协同并进的发展过程中,南郊农场所属长阳农场不断深化“林+”模式探索。通过实施林花共生、林药混种、林禽循环、林蚯治理等多种举措,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不仅填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空白期,还将林下资源与假期消费季有机结合,为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依托600亩景观生态林,长阳农场精心打造了2.2万平方米的百合主题园,成功填补了传统农业在观赏领域的短板。每逢假期,这里便成为家庭出游和学生研学的热门目的地。这座集观光、科研、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园,不仅丰富了研学内容,更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成为农场景观经济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长阳农场在百合园周边500平方米的林地内种植了知母、金银花等20余种中草药,精心打造了“观药景、学药识、品药香”的科普空间,成功在传统农作物生长周期之外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长阳农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了“种、采、辨、用”实践课程教学种植基地,将草药观赏与科普教育有机融合。凭借显著的成效,双方已连续两年签约合作,共同推进中草药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生态农业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稳定的收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长阳农场还创新性地构建了“林—草—禽”立体循环模式,引进了北京油鸡,并配套种植了菊苣、苜蓿等优质牧草,形成了“养鸡肥林—林护养鸡”的良性生态循环。该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在传统农作物收获后持续产生经济效益,有效契合了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确保林地资源全年“不闲置”。

  此外,长阳农场携手北京艾克赛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基地,并铺设了113张养殖床。通过利用蚯蚓将畜禽养殖、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品质有机肥料,有效解决了废弃物污染问题,成功构建了一条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链条。

  据了解,凭借林下资源的独特优势,长阳农场连续两届荣获“房山区中小学生大课堂资源单位”称号,并于2024年成功获批为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长阳农场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实践操作和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还加深了他们对自然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此外,农场还推出了军事冬夏令营项目,将国防教育与林下经济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了长阳农场的发展空间。

  2023年,长阳农场成功获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成为房山区首个街乡级基地。依托互联网平台,该农场为全区市民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植树尽责服务。通过融合“互联网+党建+团建”模式,开展涵盖造林绿化、抚育管护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累计接待超6000人次。2024年,“长阳萤火虫生态园园艺驿站”正式挂牌,全年不定期举办“花植课堂”“中草药小课堂”等系列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业务内容,显著提升了长阳农场的影响力与品牌形象。

  长阳农场的林下经济实践已成功构建起“生态有保护、经济有效益、社会有影响”的良好格局,有效填补了传统农业的空白。通过依托假期经济和政策支持,实现了多元化增值。长阳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农场将充分挖掘现有林下资源,探索新项目,强化市场导向,持续推动“林+”模式的创新。融合休闲农业、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多个产业,力求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保护的巩固加强以及企业收益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