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一新的沙阳路。                                                ■记者 董一鸣/摄

  7月份,刚刚修筑一新的沙阳路迎来了一次特殊的测试。随着夜间重型车队缓缓通过,这条完工不足1个月的新路以高质量的建设效果,经受了第一次“重量级”考验。对北京城建建设公司沙阳路二标段项目经理张鹏来说,在修建这条2.1公里的道路过程中,团队因地制宜解决了诸多施工难题,这些解题的故事已经成为团队成长中最难忘的记忆。

   4次导行实现“零”断路

  沙阳路是连通昌平区与海淀区的城市主干路,以日均10万辆的通行能力,成为北京西北部地区的“城市动脉”。但也因为长期饱和通行,道路基础设施出现了损坏等问题,影响通行效率和安全,同时双向两车道的设计,也让拥堵成为家常便饭,加之近年来北京汛期产生的局部内涝,道路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作为北京市“3个100”重点项目,沙阳路改造工程在去年全面实施。由张鹏团队负责的二标段总长约2.1公里,位于项目中段,包含了几乎所有市政道路工程的种类,复杂的施工工作需要封闭的环境,但在这里却成为奢望。“我们施工中不仅要将道路全面换新,还要确保沙阳路‘零’断路,这无疑给团队带来巨大的挑战。”张鹏说。

  相比京密路、阜石路、广渠路等在原有道路设置高架桥改造不同,该工程就是拆旧建新和拓宽改造,加之沙阳路中间隔离带达到7米宽,其下密布各类地下管线需要改移,如何排布工序成为团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过讨论,最终一个围绕隔离带的“四段式”导改方案被确定下来。“这种通过在既有道路上反复调整导改通行的方式,实现了最大通行效率的‘零’断路,还真有点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感觉。”张鹏说。

  第一次导改中,团队将目光瞄准了7米宽的隔离带,先由专业队伍进行线网外移,随后将7米宽的隔离带推平,与南侧道路共同组成导改路,可以进行北侧道路改造。第二次导改时团队将北侧道路和隔离带作为导改路,再进行南侧相关施工作业。第三次导改则利用南北两侧道路导行,将隔离带封闭进行改造和加宽作业。第四次导改再次利用隔离带通行车辆,完成南北两侧路面的最终“铺油”工作,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零”断路。

   4小时打赢“时间争夺战”

  整个项目2.1公里作业区域中,新上庄后河桥的施工无疑是最难的一环。上庄后河桥横跨河道之上,这个近乎于42米见方的桥面因北京市水务系统关于“洪评”数据的调整成为本次沙阳路改造的重点区域之一,“我们将老桥拆除并根据新标准扩大其基础,最终的新桥抬高了80至90厘米。”张鹏说。

  新桥插入河道的桩是桥面根基所在。在前期踏勘中,团队发现河道之下管线不仅数量庞大,还复杂多变,不仅有曲折拐弯的管线走向,还有埋深最大达到15米的方沟,这种深度根本不可能进行开挖导改,只能在基础施工中进行躲避,这就形成了新桥的桩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为保证新桥与地下结构互不干扰,技术人员加长钢护筒的长度,并使用GPS+全站仪等高精度装备确保钢护筒向地下打入不能出现哪怕1公分的偏差,同时特殊调制的泥浆更加黏稠,可以在桩基施工时起到有效的黏合和稳定作用,确保既有管线的使用安全。

  相比基础施工的小心翼翼,桥面施工更要打一场“时间争夺战”,项目团队将作业时间锁定在23:10-3:05的“城市呼吸间隙期”。当城市时钟指向23时整,12台运输车分别拖载着长度超过40米、高度达到了2.2米的“T型”梁体排队等候。随后400吨吊车托起梁体,600吨吊车完成高空姿态调整对接。激光定位系统如同“无形之手”,将每片梁体精准嵌入预定位置。最终,团队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半幅桥面安装工作,确保第二天社会车辆通行不受影响。

   近“零”返工考验团队智慧

  面对诸多挑战和“关门日期”的要求,如何完成整体建设任务,张鹏坦言,对每一个环节提前谋划,练就现场解决问题的本领,成为团队最重要的能力,他们也用近乎于“零”返工的业绩交上了一份高效衔接和质量安全完美契合的答卷。

  项目施工初期正值深冬,挖掘出的土方含水量不均衡,现场也不具备晾晒场地,这样土方回填时容易因含水量不同出现夯实不准的问题。为此,施工团队测算后向挖掘出的土方中加入适量的水泥进行搅拌,借助水泥的强度来提升整体土方的回填强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另外,考虑到项目整体的施工时间有限,团队优化再生材料的掺拌量,适当增加原生料的比例,减少了后期因增加工艺而带来的工期延长,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而在上庄后河桥施工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桥梁的整体质量,技术团队与制造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通过专业测量设备确保每一根梁在工厂的加工精度,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水泥标号,并通过不同外加剂组合,让梁体的精度和强度更高,实现严丝合缝安装就位。

  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顺畅无误,项目部的调度会、生产会不仅仅是在办公室里开,白天的作业面,许多“MINI研讨会”也会经常召开,现场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方案、现场确定实施,每名团队成员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鹏说:“虽然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在应急保障中,我们的道路经受了重载车队的检验,道路质量得到了最好的证明,也算对给我们团队这些日子辛勤付出的最好‘嘉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