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研所的建设既做到顾及儿童感受也兼顾着安全考虑。 ■记者 董一鸣/摄
2025年上半年地下二次结构已全面完成,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标段内所有外幕墙全面亮相。对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总工程师刘全军而言,年内的节点任务目标已经确定,历时一年打造的这座国内顶尖儿童专属医疗设施,团队通过诸多细致入微的措施与方法,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
三套样板间诠释儿童友好医院
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总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的面积达8.17万平方米,包含教学科研楼、感染楼、病房楼、儿保楼等建筑,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庭院式医疗空间布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2024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将打造成一所儿童友好医院。刘全军表示,“团队结合《意见》内容设计了样板间,并根据院方的使用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如今第三套样板间已基本符合《意见》的标准。”
走进儿童友好医院样板间,卫生间内洗手盆被改为能满足大人和儿童使用的高低盆,床位旁的插座位置也从原距离地面0.3米提升到1.2米;除特殊设备所用的圆孔插座外,其余圆孔插座都改为扁平孔的安全型插座,以防幼儿触碰引发电击;窗户开启扇的角度被减小,确保开启后的宽度从30公分降低到10公分,消除了幼儿攀爬坠落风险;走廊的单排贴墙扶手变为了双排,更加符合儿童身高;病房的颜色和装饰更贴合儿童喜欢的卡通造型和暖色系,并在固定区域设置了儿童活动中心。刘全军说:“围绕《意见》持续对样板间进行优化,既让团队深入理解了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标准,也成为团队通过工程收获的经验。”
细心伴桩强根基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根基是决定建筑质量的核心要素,相较于地上结构,处于地下的建筑根基防水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北京城建集团负责的标段内,涉及基础开挖的地下桩基共有2800余根,它们如同树根一样将建筑牢牢固定在地上,而钻出地面的桩头可以说是渗漏控制的关键部位。刘全军坦言,传统做法使用防水卷材包裹桩头,但因上翻下卷的造型,贴合度无法精确控制,地下水也多从贴合不紧密的缝隙中渗出来。针对该问题,项目技术团队通过“橡胶套环”发明,成功解决了问题的关键。这种材料如同没有帽顶的草帽,将其扣在桩头部分,再向帽顶中心灌入橡胶沥青进行封闭,同时把防水卷材通过热熔的方式与“帽檐”粘在一起,形成稳定的防水组合,让每一根桩的桩头都严丝合缝。
作为标段内最后开始施工的感染楼项目,虽然没有地下室,看似省去了开挖的工序,但地下存在大量房渣土,采取换填成本巨大,技术团队采用了“挤密桩”工艺,预先清理部分房渣土,再通过锤压设备不断夯击地层,砸出2200多个深坑后逐个灌入级配碎石,借助夯基对土层的压实以及桩身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提升了整个地层的强度,为工程建设筑牢根基。
结构空间巧思妙想
对基础处理的严谨细致,使得建筑根基十分牢靠,但面对结构施工中的特殊需求,技术团队还凭借巧思妙想研究细化方案,让结构安全得到保障。
地下结构施工中,项目倒排工期,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团队首先将地下室照明系统按照竣工要求进行布置,同时按照施工要求布置符合验收条件的消防水管,实现电路与消防系统全部采用正式管线网络,节省了临时设施投入,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
整个项目分为北区和南区,地上通过钢栈桥连通,地下则通过连廊互通,由于建筑结构造型,出现了与桥廊结构连接的错位情况,钢栈桥一半的结构基础位于连廊结构上,另一半则扎根于土层之中。为此,技术团队将受力于土层的基础下部进行换填,提高承载能力,扩大其混凝土基础尺寸,并在地上栈桥立柱之间增加多道拉梁,形成了三道保障措施,保障了地上连桥的使用安全。
屋面施工中,技术团队将传统的“保温层+防水层”的正置法改为了“防水+保温”的倒置法工艺,刘全军说:“正置法需要增设排气孔排出保温中的空气避免胀裂防水层,由于医院设备种类多,屋顶各类设备基础密集,很难为排气孔提供空间。改为倒置法将保温置于防水之上,省去了排气孔的设置,缩短了雨期防水施工的工期,降低了渗漏的风险,也为屋顶设备安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