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新泽和抢险队员穿梭在泥泞道路中。                                    ■企业/供图

  7月26日深夜,北京延庆遭遇猛烈暴雨。当大多数人紧闭门窗,躲避灾害时,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却迎着风雨疾驰——他们是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十公路处的“尖刀班”,队长温新泽带领30名队员冲向灾情严重的四海镇和珍珠泉乡。

  7月26日下午,随着暴雨蓝色预警发布,温新泽迅速带领队员在第三专养段永宁段备勤,准备应对降雨。随着延庆地区雨势的加剧,温新泽的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延庆公路分局下达了抢险指令,温新泽青年突击队立即奔赴四海、珍珠泉开展抢险作业。温新泽带领抢险队员,携带早已备好的工具和设备,冲进茫茫夜幕与暴雨中,这是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

  他们途经兴阳线,抵达四宝路。7月27日凌晨1:30,温新泽突击队抵达珍珠泉乡水泉子村,从村书记王永山处了解到,该村因强降雨受灾极为严重。水泉子村多处发生山洪,村内沟道流出的山洪夹带着泥沙,已经冲毁、堵塞了路面与公路。水泉子南沟村的入村路(漫水桥)也被冲毁。

  了解情况后,温新泽踏着泥沙勘察现场,发现道路损毁情况比预期严重得多。沥青路面被洪水掀起并冲走,路面不仅有深达20多公分的落石、泥沙、流水,还有许多水坑,外侧沿路方向的路基被山洪水掏空30余米,时有碎石落下。温新泽现场临时调整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队员们第一时间在被毁路段两端摆放警示牌,拦停过路车辆。他指挥一组队员与铲车司机清理路面淤积物,同时指挥挖掘机填补路基,现场虽然繁忙却秩序井然。因路面状况复杂,温新泽摔倒2次,胳膊、腿多处擦伤,衣服沾满泥沙与水,穿着湿透的衣服指挥路面清理作业,1个多小时后水泉子村路段公路抢通。此次强降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超200毫米,引发山洪、山体塌方及泥石流,致使东部山区的珍珠泉乡和四海镇的部分公路、桥梁、路桩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道路交通中断。

  温新泽明白,抢通公路只是完成了抢险任务的一半,还需协助当地政府转移村民。他迅速与村书记王永山协商,确定转移人员的地点,迅速派出抢险车辆。他和抢险队员们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准备进入水泉子南沟村协助转移村民。入村路(漫水桥)的桥栏杆已被大水冲走,漫水桥上水流湍急,他在挖掘机的辅助下,带领抢险队员艰难通过漫水桥,过桥后又踏进近1公里的泥泞路面进入自然村。温新泽和队员们到达村里时已深夜3点,他们立刻搀扶村民来到车上,用抢险车将村民送到安置点。历经无数次的剐蹭和托底后,最终将所有被困村民安全转移。

  天蒙亮,在水泉子村完成抢险、转移村民后,温新泽带领抢险队员继续到四宝路K11+200、K17+400处开展抢险作业。面对大型塌方和路基掏空情况,温新泽果断制订抢险方案,优先抢通一条车道,确保抢险车辆通行。由于现场无信号,且道路两端均需要时间打通,四宝路中间这7公里灾毁情况完全未知,于是温新泽毅然选择徒步对失联段落进行情况摸排,他穿梭在泥泞道路中,雨中徒步3个小时,逐台设备指挥作业,直至到K17公里处与另一组抢险设备汇合。尽管遭遇了断电和通讯信号中断的困难,抢险工作却始终未曾停歇。温新泽组织抢险队员采取轮班交替作业的方式,确保机械设备能够不间断地进行连续抢险作业,及时保障了道路的抢通工作。

  温新泽提供的灾毁信息准确,因此团队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新的抢险计划,为7月27日6点前打通道路提供有力支持。到7月27日晚上8时,温新泽率领的青年突击队员成功打通受灾地区延庆区所有县级公路,确保延庆东部山区的生命线畅通无阻。看到电力、通讯抢修车辆及社会车辆安全驶过时,队员们展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