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中关村核心区,毗邻北大、清华的北京化工集团华腾科技大厦正悄然发生蝶变。作为科方孵化器转型升级项目(二期)的主体,这座写字楼历经数月改造后,将成为“北化模式”的创新策源地,全力构筑“北化国际生物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腾退、设计及招投标工作,于8月初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在海淀区及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加速激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
抢抓战略机遇 锚定产业新航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北京化工集团迅速在2024年年中工作会上布局“三个北化”建设,将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北化模式”作为发展重心。时隔一年,北京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宇在2025年年中工作会上表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集团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既要依托技术创新、孵化转化、产业承载、专业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固有优势,更要以“抢”的姿态、“争”的劲头抓项目、寻合作,借力市、区各级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行业有前景、首都有需要、化工有基础”。北京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杨旭辉在与北化生科干部职工座谈时,明确阐述了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三个有”逻辑。“北化模式”作为集团“进”的主阵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北化生科已初步构建起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正推动集团转型如同巨轮转向,在新赛道上破浪前行。
构建“6+1+N”体系 完善产业生态链
如何破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难题?北化生科给出了清晰的“6+1+N”解决方案。其中,“1”为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北化国际生物岛,依托毗邻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区位优势,打造一公里“科学家邻里中心”;“6”即利用集团在亦庄、大兴、朝阳、顺义、丰台、通州的6块区域,建设6大特色园区;“N”则指向未来向全国延伸的多个产业基地。通过串联各载体功能,形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垂直转化生态。
作为创新策源地的北化国际生物岛,虽处于升级改造阶段,但其“5+2+3”主体工作已稳步推进。聚焦细胞基因药物、抗衰老药械、新型抗体、高端医疗器械和AI数字健康5个细分赛道,紧盯概念验证和小试两个关键环节,提供检验检测平台、临床前CRO和投融资服务3个增值服务。目前,基因测序平台已正式运营,显著降低客户时间与经济成本,有效满足周边科研团队及企业需求。
围绕5大赛道,公司已储备70余个招商投资项目,部分处于概念验证和小试阶段项目已与生物岛完成匹配,4个潜在投资标的正在遴选推进中。同时,“6+1”地块已完成“一园一特色”产业定位,创新医药智造园、高端医疗器械园等特色园区正孕育新的发展机遇,生物医药产业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深耕市场合作 锻造高效发展模式
“先‘沾’再‘占’”,新生的北化生科以这一策略立足行业:先融入生物医药领域,聚焦要素资源,再在核心赛道占据重要位置,助力打造市属药企国资平台。今年3月,北化生科作为中关村论坛会员单位,首次代表集团亮相这一国际舞台,展示“北化模式”的愿景使命与创新成果,推介资源优势与服务模式,传递出“打造国际生物岛,策源新质生产力”的坚定信念。
论坛期间,北化生科与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生命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开展深度合作。5月,又与百图生科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深度融合。一系列合作举措,正加速汇聚产业发展合力。
在“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行业特性下,北化生科以“战略引领、创新驱动、效率筑基”为经营理念,打造兼具国企监管要求与市场化特点的“生科模式”。人才建设方面,围绕“以人才链强创新链,以创新链促产业链”,建立“管理序列、专业序列”双通道培养体系,实施“高端领军人才突破+青年技术骨干储备+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分层策略。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轮招聘,组建起运营团队雏形。
随着北化国际生物岛等项目的推进,北京化工集团正以“北化模式”为支点,撬动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