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桂菊(中立者)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在30多年的工作中,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邮政支局营销员门桂菊积极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理念,总结出“精、勤、广、想”四字工作法,着眼新需求,开拓新场景,擦亮新名片,拉动新消费,让有着百年历史的邮政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年,门桂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表示:“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能为群众做点实事,能为首都文化保护传承做点贡献,我觉得很荣幸、也很值得!”

   做邮政文化的“传播人”

  1990年,门桂菊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投递员、营销员做起,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迅速获得居民的认可和肯定。2016年,门桂菊调入西城区分公司地安门邮政支局,她凭借踏实做事、全心钻研的态度,兢兢业业工作在岗位上。

  地安门邮政支局始建于1906年,是京城最早的邮局之一,周边云集着钟鼓楼、什刹海及众多名人故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群,为网点经营提供了丰富的文创素材。门桂菊发掘地域特色,聚焦邮政文化传播,精心打造了二十四节气主题邮局、大运河临时邮局、北海皇家邮驿、非遗文化主题邮局等系列主题邮局品牌,大力开发主题邮资机图(戳),以及“两岸一家亲、鸿雁传书”“二十四节气”“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邮赏大运河”等系列邮政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销售火爆,引发邮迷和百姓的热烈追捧。

  2022年,门桂菊当选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深感责任重大。在走访各个胡同的时候,门桂菊注意到快递三轮车作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主力军,在行驶和停靠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她提出了《关于在北京建设快递机动三轮车限时停靠点的建议》,建议借鉴北京出租车停靠点模式,设立快递三轮车限时停靠点,解决快递员的急难愁盼问题。

   做团队发展的“带头人”

  2011年,“门桂菊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门桂菊总结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五心”工作法,即在服务中要做到细心、热心、诚心、爱心、暖心。工作室现有骨干成员12人,涵盖营业员、投递员、营销员、金融柜员等,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

  在门桂菊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参与了北京市总工会为在册劳模寄赠生日贺卡活动、建党百年与北京协和医院百年院庆“双百合璧”纪念活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等,并设计打造了独具特色、量身定制的产品。工作室还开办了网上金融课堂,讲解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在腊八节为居民送腊八蒜,在冬至时推出“一元送白菜”活动,主动服务百姓生活。

  门桂菊还结合业务实际,推出“突破营销瓶颈,创新服务领域,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的人才培养课题,通过强化业务学习,增强培训力度,优化作业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将工作室成员们锻炼成为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保障人民群众用邮需求,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做热衷公益的“暖心人”

  门桂菊热心公益事业,在斑马线前、十字路口和辖区企业、社区、街道的讲台上,以及什刹海胡同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与身影。她定期参加张北、赤峰等多地扶贫助学活动,探访社区困难家庭并捐款、捐物,资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她担任启喑学校(北京市唯一一所专门招收听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外辅导员,积极帮扶听障学生。

  2021年春节,门桂菊组织为“留京过年”“就地过年”的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官兵送温暖,并提供年货免费配送服务;主动推进“暖心驿站”建设,在支局为快递小哥、街道保安人员、环卫工人、停车收费员等社会工作者提供开水、取暖、热饭等便捷服务。

  在门桂菊的心中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劳模是从职工中走出的代表,被赋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待;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模范,需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创造劳动价值,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