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投资平台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资本”)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这不仅是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更是全国交易所市场首单由股权投资机构公开发行的科创债。据悉,该债券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基金的新增出资或置换出资,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始终秉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理念,提供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层次、接续式的“耐心资本”服务。截至目前,管理基金57只,规模545亿元。参与基金204只,规模2090亿元。基金系累计投资科技项目4205家,其中162家企业实现IPO,直接投资553家。累计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32家,专精特新企业1395家,独角兽企业103家,隐形冠军企业18家,“卡脖子”技术领域企业191家,投资了201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项目。

   聚焦高精尖赛道     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新型研发机构,再到国家实验室,中关村发展集团深度对接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脑科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前沿科技领域,其中脑机接口技术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中关村发展集团设立北脑基金,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专注于脑机接口研发与临床转化应用。今年上半年,该所研发的“北脑一号”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成功为5例运动及语言障碍患者完成植入手术,帮助其恢复相应功能;而“北脑二号”作为全侵入式脑机系统,不仅突破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赛事设置了跑步、跳高等运动比拼,以及物品分拣等贴近现实的应用挑战,旨在检验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完成抓取、分拣和放置等任务的能力。来自银河通用的机器人在该项技能赛中荣获金牌。无论是人形机器人的“火爆出圈”,还是银河通用的脱颖而出,其背后都体现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前瞻性布局。早在2023年,集团依托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的AI科学家孵化基金,参与了银河通用的天使轮融资,并积极为其提供资源对接、展示推介等全方位服务。

   多层次服务创新     全方位赋能科技企业

  对科创企业而言,投资仅是起点。中关村发展集团能够提供的不仅是有资金支持,更涵盖了创新生态的集成服务。

  今年三月,天智航研发的“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北京老年医院完成装机。该机器人可完成实际手术中50%-80%的操作步骤,单台手术时间平均缩短30分钟。作为北京市首台以“服务租赁”模式进入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这一创新不仅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创新医疗器械“进院难”问题的有效实践,也体现了其从投资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集成服务的跨越。

  始于但不止于耐心资本,从耐心资本到集成服务,发展集团助力了一批以齐碳科技为代表的高精尖企业精准"解码"技术难题。2019年,当企业仅完成原理样机时,中关村发展集团便以资本前瞻介入,连续多轮投资,并在后续为其协调北京科技园区资源,助力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如今,齐碳科技已成功推出国内首款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并实现商业化。企业联合创始人白净卫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多次融资中提供了关键支持,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

  截至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投资等集成服务手段,支持了智谱华章、银河通用、面壁智能、月泉仿生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1400多家,百济神州、诺诚健华、齐碳科技、芯智达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800多家,中芯北方、兆易创新、北方华创、紫光展锐、火眼新材料等集成电路领域企业近600家,国科天成、钢研纳克、领涂铠盾、竞未来生物等新材料领域企业近160家,英创汇智、精进电动、亿华通等新能源领域企业近230家。

  随着15亿元科创债的成功获批,中关村发展集团将有更多资金重点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也将继续陪伴更多科技企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初创走向成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关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