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刘偶/摄
“目前,甘家口24号楼正在进行楼顶屋面防水及居民室内上下管线安装施工,其他两个项目工区也在同步推进。”中建二局装饰公司中核集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长杨义涛表示。近日,记者从中建二局装饰公司获悉,中核集团老旧小区作为第一批央企在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工仅两个月,项目部凭借专职管家制服务、BIM场景化策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目前上下水管改造率实现了97%,获得居民的多方面支持及好评,收到居民多面锦旗。
中核集团老旧小区改造,全称第一批央企在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十七标),覆盖海淀区甘家口24号楼、双榆树北路甲11号楼和恩济庄82号院5号楼,总建筑面积21724.87平方米,惠及204户居民。本次综合治理内容包括护栏及自建飘窗拆除、屋面节能防水、外墙节能防水装饰、门窗改造、外窗防护栏改造、户内上下水改造、户内供暖管道改造以及小区环境改造等十余个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升级小区功能与居住品质。
继中建二局在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推出施工楼栋长机制后,本次项目部将“栋长机制”进一步创新,推出“专职管家”服务机制。杨义涛介绍,以甘家口24号楼为例,24号楼为15层的塔楼建筑,仅一个单元,每层8户居民。为保障上下水施工期间居民服务,项目部专门遴选了8名精专业、善沟通、重落实的专职管家,每人负责同一位置纵向户型的居民。“我们要求所有管家24小时电话畅通,他们不仅是施工方与业主的沟通桥梁,更是改造过程中居民的贴心助手、技术顾问。”杨义涛告诉记者,居民楼改造期间,管家要负责每日施工信息发布、每日巡查巡检、紧急诉求即时上门、日常问题回访销账等事项,妥善处理居民合理施工诉求或做出解答说明,实现前期有回应、过程有跟踪、件件有着落,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上下水改造,由于需要家中留人,同时需要拆掉原有居民装修,因此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最大困难。在本次改造过程中,为攻克该痛点,项目部对施工进行全新优化。
优化施工流程、增加施工人员、提前做好各类施工方案、组织材料提前进场……为尽快完成上下水改造,同时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项目部改变楼下集中供水方式,改为在每层电梯厅增设临时自来水管线,方便居民日常用水。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在每天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都将为居民临时恢复上下水功能,确保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由于管线改造需要拆除原有瓷砖,为此,我们大幅增加瓷砖品种,将过去四五种颜色的瓷砖,增加到30余种,尽力做到原样恢复。”工作人员说。
走进甘家口24号楼施工现场,工具房中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锂电液压钳、锂电扳手、锂电切割机等“无电化”工具,让人眼前一亮。“本次改造中,我们创新采用‘无电化’施工,将施工安全放在最高位置。”杨义涛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接电线式施工工艺,“无电化”施工具有安全、快捷、灵活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居民楼中施工作业。“如果按照传统的搭电线、插线板来满足工具用电需求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漏电,后果无法想象;更换作业地点时,还需变换插线板的位置,十分不方便。”杨义涛说。
据介绍,在前期调研时,项目部针对24号院居民密集且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决定引进“无电化”作业方式,对电锤、电钻、扳手、切割机、液压钳等采用锂电池充电的方式提供动力,仅设置1个一级配电柜及2个充电用二级配电箱,全面取消作业三级配电箱。此举不仅比搭接电线更安全,同时在换场过程中,也更加机动、灵活。
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一般的作业,我们基本上一天两块锂电池就够了。”负责上下水管线施工的王师傅告诉记者,会在工作前将电池充满,保证“动力满满”,同时由于免去了搭接电线的工作,效率也更高。此外,充电还有专门的充电柜,非常方便。
在现场,记者看到,在每一台切割机旁边,都放置着一台安有十余个不同接口的蓝色方形铁柜,切割机电源直接与其相连。“这是我们又一新装配——大功率可移动充电宝,专门负责给大型设备充当电源。”施工人员介绍,该充电宝采用磷酸铁锂电芯,安全防爆,可提供220伏和380伏两种不同电压,每充一次电可用2天。
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中核集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正稳步推进。杨义涛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确保项目如期交付,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项目预计于10月完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