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医生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主任王继萍来说,最近,她和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将名为HAIRO的植发机器人引入科室,并投入临床应用。
“目前,植发机器人的毛囊提取速度已与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相当,而且机器人能保持同一频率,不会疲劳,稳定性和质量更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植发的成活率。”王继萍说。随着植发机器人的引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正迈入智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成为国内首批从事毛发疾病治疗相关工作的专家以来,王继萍在守护头发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1997年,她牵头创建我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外科,此后,其团队先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军队医院毛发移植中心及第一个国家儿童植发中心。
在30多年的从医历程中,王继萍见证了国内毛发诊疗工作从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再到如今的成熟应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发的健康。”王继萍说。
2024年4月,由王继萍牵头成立、专注于全方位毛发诊疗的新科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正式开诊,打破了国内“公立三级医院未设立专门从事毛发诊疗独立科室”的现状。
王继萍认为,由于医院以往没有专业的诊疗科室,患有脱发等相关疾病的患者经常需要辗转于整容科、皮肤科等不同科室,因信息差导致诊疗方案反复调整,致使许多患者因效果不明显而放弃治疗。为此,王继萍在筹建该科室时便将毛内科和毛外科整合,让患者能够在这里完成所有跟脱发有关的诊疗项目。
毛发诊疗科主治医师方帆表示,尽管国内从事脱发治疗的相关医院和机构很多,但专注于脱发这一领域进行全流程研究的科室却凤毛麟角。他说:“我们科室最大的优势便是针对每一名患者设立全流程的个性化档案。”
打开手机,方帆随机调出了一名患者不同时期的发量对比组图。“虽然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变化,但我们科室对所有患者建立个性化档案和诊疗方案,并进行长期随访,其中,定期拍照对比看似简单,但患者可以真切感受到效果,给他们坚持长期治疗树立信心。”方帆说。
对于脱发问题,王继萍表示,目前,行业内存在雄激素性脱发、女性型脱发、产后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前额纤维性脱发等多种毛发疾患,其中,雄激素性脱发(简称“雄脱”)占所有脱发疾病的90%,以男性患者居多。雄脱患者不仅需要进行毛发移植手术,常常还需要结合长期的药物治疗。此外,脱发年轻化的问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干预是解决脱发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但社会上对于早期干预往往做得不够好,需要更多的宣传引导和对症施策,要让大家理解哪些掉发属于脱发,哪些症状预示着即将脱发,治疗中服用药物、激光、微针、植发之间各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对症施策,这些工作都是我们毛发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责任。”王继萍说。
与此同时,针对很多机构推出的保活、无痕等广告语,王继萍认为,脱发情况因人而异,不同阶段的脱发恢复效果也不一样,需要理性看待诊疗效果,不要过分相信机构的“绝对性”承诺。方帆表示,由于头发健康本身也是动态的,与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情况息息相关,除了对于毛囊健康管理外,公众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规律、压力调节、遗传因素等问题,时常关注头发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到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医治。
虽然科室建立仅一年,但是王继萍和团队迅速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同时,科室聚焦科技手段赋能毛发诊疗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我们围绕毛囊健康进行深度研究,将表面观察向毛囊内部进行延伸,如同看一个房子好不好,不仅要看外装修,还要看内部的结构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脱发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依托毛囊基因分析,对脱发遗传性和发病时段进行研究,实现提早干预,减缓脱发问题的发展。”方帆说。此外,王继萍团队正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探索药品的持续优化与研发工作。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室将着力植发机器人引入诊疗环节,逐步替代人工进行毛囊提取和分拣的重复性劳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