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右二)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自研究生毕业后,她机缘巧合走进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十年坚守,王淼不仅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完美转型,更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这一朝阳产业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北京方案”。

  从无到有勇闯“无人区”

  “7个人,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张会议桌,几把办公椅,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寥寥数物、小小空间,就是北京建工资源公司最初的模样。”谈起创业初期,王淼不无感慨地说道。

  2011年,王淼从法国波尔多综合理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毕业,学成回国后进入了北京建工集团。当时该集团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新产业,瞄准了城市固废产生量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行业,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王淼成为小组的一员。王淼与团队共同对国内外技术、装备、政策进行可行性研究。2014年,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如何蹚出一条发展新路,企业如何生存下去?为此,王淼和创业团队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了解我国建筑垃圾成分和产品应用场景,对国内20多个省市的设备制造行业开展全方位调研,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两年后,该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建设初期,其4平方公里总计约270万立方米的杂填土及建筑垃圾需要处置。王淼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为业主提出了“原位处置”的定制化方案。再生骨料和还原土直接用于场地回填,经检测,回填承载力达160千帕,优于天然素土,完全满足高标准建设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7%,能节省出深埋10米、400余亩的土壤资源。

  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建设场地内,高大的滚筒筛静静伫立,当设备按键被启动的瞬间,看到建筑垃圾第一次在生产线上顺畅流动,王淼感受到“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的幸福。在王淼心中,企业发展使命与愿景愈发清晰,“让有限资源无限循环,打造最具价值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服务商。对此,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

  厚积薄发驶入“快车道”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的成功实施,让王淼更加坚定了信心。“国家对于环保问题高度重视,作为环保产业的从业者来说,责任重大。”王淼说。

  2017年,在朝阳区孙河乡,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对腾退周边5个村庄产生的近200万吨建筑垃圾进行了原位资源化处置,再生产品原址回归并应用于温榆河公园建设。在净水生态岛填垫、道路铺筑、小型构筑物基础换填等多项基础建设中,应用再生水处理滤料约2万吨、再生道路材料约1万吨、生态海绵砖近2万平方米,实现了变废为宝、以废治污。实现这一创新的“建工模式”,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付费主体、管理链条及临时设施合规性等行业难题。

  多年来,王淼和团队始终坚持技术第一的战略定位,不断探索、开拓,持续成长、创新,企业规模稳步提升,业务模式日趋多元,价值创造力逐渐凸显。北京建工资源公司落地项目达40余个,服务范围覆盖北京11个行政区域及河北、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地,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装修垃圾处置,王淼带领技术团队开发了有限空间内、立体式、紧凑化装修垃圾综合处置工艺,突破性地将BIM技术应用于工艺设计与施工管理中,打造了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固定终端;为了解决装修垃圾来源的问题,探索合理付费模式,打造了装修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资金流向有效约束装修垃圾流向,成为“固废+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锐意变革锻造“好企业”

  2018年,北京建工资源公司被市国资委列为北京市首批十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王淼牵头制定了员工持股方案,稳步推进混改,核心骨干员工持股比例超过80%;同时,该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实现上市的战略目标。

  王淼带领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按照节点推进上市工作;与业内优质券商、会计师、律师团队携手,对公司开展全面“体检”,制定整改清单,逐一落实整改,有效提升了公司管理规范化程度。

  2023年,该公司启动增资引战。经过数十轮商业谈判,2023年7月28日,成功引入中信建投资本、农银投资、北京工业投资、中科图灵4家战略高度契合、资本实力雄厚、协同赋能强的投资人,构建起包括国有资本公司、银行机构、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的股东结构,募集资金2.36亿元,实现国有资本增值343%。该公司仅用时5个月完成股份制改制,同年12月27日成立股份公司;2024年,顺利完成新三板挂牌,向北交所上市奋力冲刺。

  10年,王淼见证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行业逐步建立体系、标准、商业模式,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见证了企业从7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拥有300名员工的行业领军企业。“我拥有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一群为之共同奋斗的伙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王淼说道。这位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领军者的绿色创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