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民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伴随着申奥成功的喜悦,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迎来发展“热浪”。2008年,夏奥会如期而至,10号线一期、机场线、奥运支线(8号线)先后开通试运营。当时还在奥组委工作的杜宏民见证了轨道建设,展现着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时空距离更为缩短,居民出行更为便捷。杜宏民说,“那大概就是我进入轨道行业的初心,想要为首都轨道交通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2009年,她正式进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奋斗在首都轨道交通领域的“女匠师”。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经验的老员工,杜宏民十几年如一日深耕于轨道公司设备系统,始终奋战在确保地铁开通的最前线,先后参与了6号线一期、7号线、6号线二期、6号线西延、12号线、3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管理。日前,杜宏民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工程建设不是千篇一律,每条轨道线路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需要攻克的难点。在线路开通进入冲刺阶段,杜宏民和同事们驻守现场,全力保障新线的安全开通。她不怕难、敢担当的风格获得了来自同事与合作伙伴的交口称赞。
事实上,比起工作中需要攻克的“难”,杜宏民感受到更多的是获得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迭代,设备系统知识更新换代快,轨道交通建设的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并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她时常关注着这些更新,以孜孜以求的学习热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自我完善,她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工作经验在不断积淀,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和团队带头人。
“我还记得刚刚入行时,地铁核心设备受到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难题是我们在轨道建设中遇到的‘拦路虎’,那个时候,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只想冲破桎梏。”杜宏民告诉记者,地铁信号系统被称为地铁的“大脑”,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却一直被国外掌控垄断,但是随着中国轨道行业的发展,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克。杜宏民也亲自参与了以信号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从“跟跑”“并跑”到逐步“领跑”的全过程。
“2024年12月15日,12号线开通,12号线的信号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杜宏民说。北京地铁12号线配备了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级)的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可实现列车从自动唤醒、出库、正线运行、进站停车、站台发车、回库等全部正常运营场景和应急/故障场景下的全自动运行,全程无须人工干预,提高运营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运营全生命周期成本。
2009年到2025年,整整16年时光,首都轨道路网越织越密,杜宏民始终奋斗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前线。作为一名轨道建设领域的“女匠师”,回想过往,杜宏民说,她的初心从未改变,当她戴着安全帽站在工地上时,裤腿上的泥点都是勋章。对于行业,她始终心存热爱与敬畏,并时刻谨记,参建的每一条线路,都在勾勒这个城市的骨骼,调试的每一台设备,都在为千万人的安全出行护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