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通隧道供配电系统迈入智慧管控新阶段 ■记者 刘偶/摄
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精准定位……近日,由通州公路分局携手首发集团公联洁达公司共同研发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正式在运通隧道上线运行。运通隧道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连接道路,也是北京市最长的城市隧道。本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启用,标志着运通隧道供配电系统迈入“智慧管控”新阶段。
科技赋能破解传统管理痛点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每10秒自动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运通隧道养护单位首发集团公联洁达公司辛朋泽告诉记者。运通隧道全长6.57公里,配备了超过120个供电抽屉及上千种不同类型的配电箱。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与前端感知元件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运通隧道供配电设施的24小时智能监控。
随着新系统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和精准定位三大重要升级完成,该系统智能预警功能在设备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从而帮助管理人员迅速作出反应。同时,为了精确快速找到“病因”,新系统的精准定位功能能够精确找到产生故障的具体设备,大大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从而提升隧道内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通州公路分局城市道路管理科副科长贾彬表示:“这一系统升级后,我们就像给隧道供电系统分配了24小时在岗的AI医生。它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让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了隧道的畅通无阻。”
全面监测实现数字化透明管理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还能对能耗数据、温升数据、开关状态、分合闸状态、接地刀闸状态以及电参量等进行全面监测。这些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使得电力运行状况变得更加数字化、透明化。
“与原系统相比,迭代升级后的系统在功能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同时,新系统还增加了整体能耗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功能,工程师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实时了解各个配电室的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确保隧道照明、通风等设备正常运行,为市民创造更可靠、舒适的出行环境。
辛朋泽解释:“该系统升级后可以实时监测电路温度、耗电量等关键指标,自动分析耗电规律,检测电压波动等隐藏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隧道的用电情况,为设备的定期维护、更新改造以及隧道的整体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数据驱动践行智慧养护理念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隧道内配电室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还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的方式践行了智慧养护理念。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综合分析,全面了解隧道内各类设备的运行规律和性能状况。
目前,隧道里8个配电室的“血压心跳”(用电量、温度等)都实时显示在大屏上。该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并分析这些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报警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遭遇极寒天气时,系统会特别关注给管道保暖的电热毯(电伴热)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其“发烧”(功率异常)或者“吃太多电”(能耗突增),就会立即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从而防止管道冻裂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该系统还能够为设备的定期维护、更新改造以及隧道的整体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防”的管理变革,为隧道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