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地区慢行建设 ■记者 周宇杰/摄
2月25日,《2025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详细列出32项主要工作任务。该计划将锚定“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绿色发展、精治共治、智慧赋能、交通韧性建设,加快构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首都生命线,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造交通强国首都样板。
轨道交通加快建设
根据《行动计划》,本市将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北京市试点实施方案》。本市多条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和管理,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望京西、通马路、环球影城北等3个综合交通枢纽。实施交通枢纽综合利用和优化提升,在客运枢纽场站融合扩展邮政快递等功能。
按照《行动计划》,今年将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2条(段)线路;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R4线一期北段;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和11号线前期工作;开通轨道交通8号线大红门站;开工建设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同时,启动对1号线四惠站、2号线阜成门站等10座车站增加17部电扶梯的工程。
另外,《行动计划》提出,今年将重点围绕新开轨道交通车站和50个重点车站优化公交接驳线路90条以上。持续优化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布局,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由88%提高到90%。同时,选取1到2条与轨道交通并行的地面公交线路,试点公交轨道应急联动运输。另外,今年还将建设完成50个轨道站点接驳换乘指引标识的设置,并实现换乘线路语音报站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地面公交提质增效。今年,本市将修订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持续拓展公交通学、通医、通游服务,优化线路30条;优化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模式,探索开展预约公交试点;推进望京、化二、六里桥西、宋家庄南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并实现公交场站功能。
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
按照《行动计划》,今年将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聚焦拥堵点位和区域治理,本市将完成新街口东街、青年路路口等6处区级堵点治理;持续推进金融街、CBD等17处重点区域治理;围绕161处重点路口,深化路口交通秩序环境专项治理。
在整治提升桥下空间方面,将实施《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合理利用桥下空间资源,加强桥下空间管理,提升通惠河桥匝道桥、广安门桥等17座桥下空间,整治三环路、四环路、国省道沿线及轨道交通234座桥下空间。
同时,优化“学、医、景、商”周边交通环境,开展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周边交通常态化治理,优化核心区旅游团队共享巴士运营模式,持续推进“八站两场”优化提升,推动机场巴士共用公交站点设施,提升旅客候车环境。
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本市将提升跨区域联通水平,建设完成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京平高速公路改扩建、通马路改扩建工程,推进安立路、亮马河北路、西外大街西延建设,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公路(机场二高速—六环路)、顺平路、姚家园路东延、新国展联络线、京密高速公路三期,推动永引渠南路建设。为了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将实现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专用高架路道路工程基本完工,推进六环路民族苑路立交、京昆高速阎吕路立交建设,开工建设五环路闵西桥立交,推动建设北京丰台站与三环路互通立交。
同时,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建设完成运河东大街东延(通济路—春明路)工程,开工建设潞苑南一街,推动广通街、良坨路东段建设。打通“断头路”,打通东六环西侧路、马房寺村东路待贯通段、丽泽路(西站南路—莲花河东路)改扩建工程等21条道路。
此外,今年本市将完成东四环、北四环海淀段和15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创建“美丽乡村路”300公里。同时,本市将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防堵工作,持续推进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建设。今年还会实现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高质量开通,拓宽通怀路局部段(宋庄南大街—通燕高速),建成行政办公区步行和自行车示范路,打造北运河沿线慢行系统,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信控优化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智能信控建设应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