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正在使用“钢好充”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                    ■记者 董一鸣/摄

   日前,记者从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首钢城运”)了解到,“钢好充”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已完成初步研发测试,预计3月投入实地测试。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首钢城运为化解新能源车高速充电“里程焦虑”,在北京周边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投入多台“钢好充”。

  “春节期间,我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了试点应用。结合使用者的反馈,我们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让其更加贴合车主的需求。”技术人员说。

  在石景山区的首钢城运厂区内,“钢好充”智能移动充电车旁,技术人员正忙碌着调试这款无人驾驶充电车。

  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常一龙说:“我们的充电车相当于一个汽车‘充电宝’,配备了60度电池和快充设备,一小时左右就能给汽车充满电。”

  从外观看去,这款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不到一人高,白色的车身上装有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这款第三代的智能移动充电车融合采用L4级无人驾驶技术、高精度导航、移动储能等技术,可以告别“车找桩”的窘境,实现“停车即充电”。

  去年10月,“钢好充”智能移动充电车在海淀区小南庄、明光村等多个小区使用。充电车主体为电动汽车常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可适用于当下所有家用电动车,其60千瓦的功率可以确保1个小时左右让一辆新能源车“吃饱”。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在河北多处高速服务区的该款智能移动充电车为242台新能源车提供移动充电服务,缓解了春运途中车主的“里程焦虑”。

  常一龙介绍,首钢城运已经和北京数字基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无人驾驶版智能移动充电车,让“桩找车”的服务体验更加便捷。

  该产品在技术层面,通过高精度导航和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全天候无人化运营,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服务层面则依托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可实时查看充电车部署位置、预约充电时段,构建“车找人”的智慧服务体系;运营层面由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充电需求热力分布,动态优化车辆调度策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潮汐式”灵活部署。

  据了解,后续“钢好充”将继续优化迭代产品线,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将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预计先期在首钢园、亦庄等地投放,缓解老旧小区、高速服务区等场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充电车未来还将依托太阳能等“绿电”进行补能,更好地实现绿色用电、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