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启用现场 ■企业/供图
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揭牌,发布新蛋白食品技术创新成果……近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创新发布活动在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举办,此次活动主题是“智造万物 创享未来”,由丰台区人民政府、首农食品集团主办。
会上,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正式揭牌启用,这标志着国内首个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落成,填补了国内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示范的空白。
政企联动提速“创新核”
为抢占未来食品赛道发展先机,丰台区政府与首农食品集团政企联动,高位谋划合作蓝图,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力求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合力打造未来食品特色产业集群。
首农发展公司立足首农食品集团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在丰台区物理空间的统筹优势,按照北京南中轴“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的发展定位和丰台区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的部署,瞄准“培育首都农业食品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积极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策源地”和“样板区”。
2024年5月,丰台区首个未来食品特色产业园在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揭牌。作为北京南中轴的科技创新“新引擎”和丰台区未来食品产业承载区,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实现了从北京市南苑配合饲料厂到科技园区的“华丽转身”。
“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将助力完成实验室成果向工程化和工业化的转化落地,为细胞培育肉的商业化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丰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是丰台区抢占新赛道、发展新产业的重要“落子”,对支撑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生物经济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国家食物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生态积蓄成势
据了解,丰台区率先抢占生物制造产业未来食品细分赛道,一批批规划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2024年5月,丰台区发布《支持未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集成资源、培育生态,让新质生产力在丰台积蓄成势,推动食品工业加速发展。
该措施发布以来,丰台区首个未来食品特色产业园揭牌,未来食品产业合作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吸引了一批未来食品领域的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力量,为未来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合作机会。
作为我国替代蛋白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为未来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据了解,该基地主要围绕生物制造前沿技术方向,重点在细胞工程、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性技术研究,推进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未来食品主要包括利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等先进手段生产、加工和制造的食品。”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莹莹说,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细胞培育肉,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替代蛋白等均属于未来食品的范畴。
新蛋白食品引关注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发布了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技术、航天育种酵母蛋白高效合成技术等原创核心技术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微生物蛋白棒、微生物蛋白腐乳肉、细胞雪花牛排等多种新蛋白食品系列产品纷纷亮相,引发关注。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搭建了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创新研发平台及新蛋白食品化创新研发平台,并配备完善的配套实验室,规划建设2条单体2000L细胞培养中试线以及3条单体2000L和5000L的微生物蛋白中试线,目前已建成细胞培育肉单体200L生产线以及微生物蛋白单体2000L生产线,具备了集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攻关、中试放大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发能力,在灵活性与实用性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据了解,北京首农发展有限公司是首农食品集团全资创新型平台企业。该企业始终追求产业层级的提升、并重视从“0”到“1”的能力建设,落地了“地产+、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农业中关村”“金三角”模式的载体企业,其发挥雁阵效应,强化科技服务,探索孵投联动,为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打造了“链长”生态。
“首农食品集团下属食品产业链企业和空间载体坐落丰台,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力强,吸引了一批从事食品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的专业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有助于推动未来食品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首农食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袁浩宗表示。首农食品集团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核心功能,持续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品牌和市场优势,不断推动实验室成果向工程化、工业化转化落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