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上地庄东里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外景 ■记者 董一鸣/摄
对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海淀区上地庄东里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王学民来说,繁琐的入户沟通压力通过一个微信小程序得到了释放。“使用这个小程序后,我们同居民沟通入户改造的工作量减少了50%。大量信息填报工作通过线上完成,使我们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改造方案的优化和提升。”王学民说。
王学民口中的小程序便是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智能建造中心结合老旧改项目管理问题,自主设计研发的“城市更新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已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市属国有企业首个聚焦城市更新项目改造的智能化信息系统。
六建集团智能建造中心主任陈禄阳介绍,这套管理系统由后台网页端和手机小程序的项目端、业主端共同构成,满足了企业施工监管、项目日常管理、居民查阅使用等多角色需求,有效填补了城市更新项目“智能化”管理应用领域的空白。
2022年,六建集团提出围绕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在多个领域开展智能化研发工作。以老旧小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领域成为其中之一。“智能化并不仅是用来接活儿的,更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未来如何转型的大课题。”陈禄阳说。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问题在于沟通协调解决业主的差异化需求。以上地庄东里社区为例,此次涉及改造的户数超过2800户。陈禄阳说:“我们需要和2800多个业主逐一协调,工程改造的沟通成本大。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点开手机业主端,填写调查表、统计调查表、改造预约、施工进度等内容清晰明了。王学民说:“我们从社区获得小区业主信息,并根据信息显示内容,与大部分业主进行电话沟通,实现线上填写调查表。由此解决了管理人员多次往返并与业主进行沟通的繁琐问题。”
居民填写调查表并确认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后,便会生成专属二维码。“这种‘一户一码’让涉及改造的所有信息都能在平台上集中展示,不仅清晰、易查,还实现了无纸化。”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董晓娜说。
除了信息登记实现数字化之外,居民能够在小程序上查询到此次改造涉及的类型和具体说明,并能根据改造限定的时间范围选择预约上门改造,经后台工作人员确认后便可在家等待改造人员上门。
“此次改造中我们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施工照片自动加注信息功能,并植入了水印相机功能,确保每一次拍照留痕无需二次上传,水印加注的信息包含了改造户的基本情况,便于后期查询和整理;向业主开放施工进度模块,自家房子改成什么样子、改到了什么阶段,都一目了然。对项目部而言,能够准确掌握改造的工作量,便于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的调配,有效提升了改造环节的效率。此外,依托后台网页版系统的支持,可以实现对改造过程的全程监控,确保工作严谨、细致。”陈禄阳说。
这套系统服务于老旧小区改造实操环节,只是六建集团开展此项课题的基础。陈禄阳说:“我们希望通过这套系统逐步构建起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数字底座,并逐步形成覆盖小区、社区、街道、区域的老旧小区数字资产,为日后管理老旧小区提供更多支持。”
目前,新系统还在不断完善,其中安全围栏建设的基础工作已经开始。陈禄阳表示,高效改造的背后是坚实的安全屏障。通过安全围栏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技术和质量的安全性,还能为居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应用安全提供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