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市新闻办召开“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专场。北京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张颖介绍,北京在全国首批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经过一年运行和培育,入板企业达514家,初步构建了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匹配的服务体系,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张颖表示,北京市各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质效,截至今年11月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01.55亿元,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增强。

        “北京畅融工程”自2019年2月启动以来,已举办378场对接活动,累计服务企业1.6万余家次,对接金融机构6100余家次,参加人数近5万人次。北京市委金融办引导全市银行机构增强对小微企业服务能力,截至11月末,北京地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806.68亿元,同比增长37.60%。

        “我们支持北交所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审核支持,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未盈利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其在北交所上市。”张颖介绍,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57家,中小企业超八成、民营企业近九成,超五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开发行累计融资541.19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6098家,累计实现融资超5800亿元。

        今年8月,央地共同启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北京成为试点范围扩大后首个政策落地城市。全国首只股权投资基金在京设立,基金总规模20亿元,初步建立了市区两级国资共同配资参与基金设立的合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五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达成的初步意向基金规模近530亿元,储备项目116个,预计年底前在京落地规模超160亿元。

        北京市积极支持在京保险公司针对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成功开发产品达百余个,面向专精特新开发产品亦有十余个,首创新材料中试保险,为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总计支持20余个重点产业的472家企业的4818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险和被侵权损失险,提供保费补贴达5300万元,保险保障金额超53.9亿元。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外贸型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今年1—11月,中国信保为全市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同比增长31.5%。

        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发布了《北京市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汇编》,为市场创新主体提供菜单式和一站式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总审计师马文辉介绍,目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提升至100%,助力企业及时准确地享受优惠。北京市税务局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护航企业走稳走好创新之路。积极落实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今年前三季度,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实现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400亿元,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为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管理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介绍,目前已有3097家企业进行专利预审备案,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优先审查等服务,大大缩短高质量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授权。同时,市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设立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并在北京市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贷款利息、综合成本费用等方面给予补贴。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