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科技公司大兴分厂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提升产能                     ■企业/供图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近期发布了ESG报告,集中展示了2023年该公司在服务人民健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传播品牌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在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首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

         用精品护佑大众健康

        2024年乌镇健康大会“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奖”重磅揭晓,同仁堂科技公司旗下知名产品“京制牛黄解毒片”荣获“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殊荣。业界认为,这代表了零售终端与消费者对同仁堂产品质量的双重认可。

        近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作用,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中医药品牌影响力。2023年,该公司坚持“科技赋能+产品推新”,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实施,与近50家三甲医院签订科研协议,开展了17个大品种的临床研究工作;加大经典名方挖掘和二次研发力度,“唤醒”宽胸气雾剂、穿心莲丸等20个睡眠品种恢复生产,推进“焕彩行动”“插旗行动”,多维提升了产品影响力。

         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4年1月,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同仁堂科技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显示,绿色工厂是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同仁堂科技公司ESG报告披露,近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投资超千万元开展了清洁生产项目,逐步构建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生产体系。

        屋顶汇聚“绿色电流”,地下交换“冷热能源”,行走在“绿色工厂”,“绿色动能”随处可见。同仁堂科技公司建立三级能源监测系统,对厂区的电、水、气等能耗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调整,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仁堂科技公司装配了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地源热泵系统,大量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引改了20多条绿色低碳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同仁堂科技公司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让“绿色”向纵深晕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通过创新讲好品牌故事

        2023年,同仁堂科技公司生产的产品品种频频火爆出圈。生脉饮IP人偶天团闪亮登场虾米音乐节、广州草莓音乐节,与观众欢歌劲舞,激情互动;感冒清热颗粒温情亮相多条地铁线路,与大众一路同行、温暖相伴。枇杷露、阿胶糕等精彩登陆大兴马拉松赛事,为选手们补充能量,加油鼓劲。京制牛黄解毒片跟随美食综艺节目《江湖菜馆》,在热辣滚烫的美食体验中呵护大众肠胃健康。

        近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主动适应受众数字化、温情化传播喜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品牌文化宣传渠道全覆盖,把同仁堂“好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同仁堂科技公司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医师培训、健康咨询近2000场,线上线下受众近亿人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近百场,线下服务师生近万人。同仁堂品牌与产品已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一部分。

         以“致富草”支持乡村振兴

        同仁堂科技公司河北玉田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迎来采收期,望着药田里层层叠叠、随风摇曳的“致富草”,大杨铺村村民邱世友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些年种植的中药材都供给同仁堂,技术有指导,收购有保障,销售不用愁,一亩中药材纯收入达2000多元。我从2001年开始成为首批种植户,现在已将药材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十几亩扩大到四百亩,并成立了玉田县瑞海农民专业合作社。”邱世友说。据统计,目前玉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达8000余吨,年产值超3.6亿元,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

        同仁堂科技公司依据自身发展战略,逐步扩大在道地药材产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数量,在河北、湖北、河南等中药材产区自设六家种植型子公司,制定出了各种植品种的标准种植技术规程,实现了药材品质与产能的持续提升,并通过技术指导与市场支持,带动当地种植大户、新农人及广大农户走上标准化种植道路。

        此外,同仁堂科技公司还通过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报告显示,2023年,同仁堂科技公司食堂、工会采购帮扶产品共计270万元,占食堂、工会采购总额的30%。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授予该公司“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同心助力乡村振兴”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