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8月1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作品《哈姆雷特》在中华世纪坛剧场舞台举行了首演,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台上,年轻演员时不时对台下观众提问,诙谐幽默的表达让古老的作品再次焕发生命力。本次演出是北京歌华文化中心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联手合作,旨在丰富北京城市西部的文化内容,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自《哈姆雷特》被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之日起,400余年间,一段王子的复仇故事,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讲述了无数次。一句“生存还是毁灭”,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无数含义。“哈姆雷特”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寄寓着广大读者、观众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期待。此次在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演的《哈姆雷特》由北京人艺话剧院长冯远征担任艺术指导,杨佳音出任导演,演员魏嘉诚、张晔子、王俊淇、方洋飞联袂出演。作为莎翁的世界名作,北京人艺在重新解读《哈姆雷特》时,将探索和创新作为最主要的诉求。充满隐喻与象征的舞台呈现,让观众看到经典剧作现代性的一面,也带来诸多思考。

        该剧曾于今年4月赴澳门参加“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收获澳门观众好评。青春的阵容,创意的解读,趣味的互动,让这部古老的作品与当下的观众产生紧密的连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胡薇在观看该剧后表示,本次北京人艺青春版的经典重排所遵循的策略,意在紧扣原作精髓的同时,展露自身的艺术独立性,试图以当下年轻人的目光,重新审视哈姆雷特内心的彷徨与挣扎,并赋予其寻找出路的勇气,以自身个性化的表达与原作达成对话。

        剧中登场的4位演员,一人分饰多角,承担了众多角色。舞台上较具生活感的王子哈姆雷特,情感细腻的奥菲利亚与充满矛盾的王后,内心挣扎的国王克劳狄斯与滑稽的伶人,带有各自使命的父子波洛涅斯、雷欧提斯等,这些角色转换没有依靠外部的服装造型,而是通过演员手中某个象征性的道具,或行为动作上的一个转身、一个抬头来完成。观众通过舞台上演员情绪的变化,被带入新的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