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43年前我们一起插队的新老知青在村里知青宿舍前的合影,记录着我们这批77届高中毕业生知青生活的难忘瞬间。

        那是1977年3月28日,我们乘坐近十辆大客车,在老师和家人的欢送下,从五十七中校园出发奔向农村,在那里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我们年级的同学都被分配到北京昌平县百善公社。我们到百善公社后,先在大礼堂集中,根据分配方案再把我们分到各村,并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自己的新家报到。我和20多人被分配到牛房圈村,坐的是三辆手扶拖拉机。还有的分到狮子营、吕各庄村的他们坐的是马车。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到路途较远的知青农场,他们乘坐的是大卡车。

        牛房圈村有近400户,1000多村民,大队下设三个小队。但由于地处平原,农作物单一,再加上农机少,副业少,相对比较贫困。当年我们在牛房圈村插队的新老知青有70多人,有自己的知青食堂。每天早晚吃窝头,中午吃馒头(限量四个),主菜经常吃萝卜。但一个月能吃上一次炸油饼。记得每到吃油饼的日子,总能看到闻讯而来的村里孩子,他们在食堂门口等候,知青们总是买二送一个。

        我们刚分到小队干活,每人每天给记工分6.5分,村里壮劳力最高记10分。折合多少钱,看年底的结算。记得第一年分红,满分10分折合五毛多钱,我一年下来,不算饭钱,分红了一百多元。

        我们村的麦田一望无际。一开始,我们新知青不服气,每人一垄,总想跟村民比着干。一天下来,不光腰直不起来,割下几垄麦子,就让人家落的很远。就这样,即使天天回去磨镰刀,手上还是磨出了串串血泡。当地村民特别愿意干三夏麦收和冬天挖河的活,赶上三夏麦收那几天,凌晨3点多钟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村民们成帮结队,人人手持锋利的镰刀,收割着一望无边的麦子,每天要干到晚上8点多。那几天,中午和晚上不用回家吃饭,大队统一管饭,并送到地头。每到吃饭的时候,村民最高兴,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到白面,有时还能见到点炖肉。

        我们插队期间,赶上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当时正在百善公社组织的挖秦屯河指挥部广播站当播音员,临近高考前10天,向领导请假回家准备高考。回家数日,心收不回来,坐立不安,购置的高考参考书看不进去,也不知从何入手。那次参加全国恢复第一次高考,由于信心和准备不足,因而败下阵来。但村里有两名同学金榜题名。

        1978年12月21日,那天好像还下起了小雪。大队领导一早把我们部分知青叫到大队部,说城里来招工的已到公社,我们可以返京上班了。当时,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手忙脚乱地回宿舍收拾行李了。之后,村里用手扶拖拉机沿着一年前送我们来插队落户的路,把我们送到了百善公社。